2008年2月5日,“国内互联网股”——网盛科技的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注册名称的议案》。2月15日,据中新社报道,网盛科技启动了公司更名程序,欲将原“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据网盛科技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名称中增加“生意宝”,是要将以“小门户+联盟”模式为核心的生意宝网站发展壮大,该网站已经成为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项目”。网盛科技这一更名举措究竟隐含着什么玄机,“小门户+联盟”能否重写B2B电子商务格局,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猜测。
网盛全面进军综合电子商务
网盛科技在国内B2B电子商务领域的地位可说仅次于阿里巴巴,是至今为止国内A股市场一家纯互联网概念的上市公司。2007年8月3日,其股价甚至一度攀升至每股90元,位列中国A股市场电子信息板块榜首。这样的高价位,即便是在高风险、高成长企业汇聚地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也十分少见。
网盛目前旗下开发运营了中国化工网、中国纺织网、医药网等一批国内知名的行业网站,前文提及的“生意宝”网站,是其2007年推出的基于行业网站联盟的生意人门户及搜索平台。“生意宝”一经推出,其“免费政策”即吸引了众多眼球。据介绍,国内外企业均可自行注册成为“生意宝”会员,建立自己的企业主页与“生意圈”。注册会员交费后升级为入网会员。注册用户可通过“生意宝”获得上千个专业行业网站收录的几万条商机。
“生意宝”开创的“小门户+联盟”的电子商务模式,是网盛全面进军综合电子商务探路,开拓公司发展 “蓝海”的创新一步。分析认为,生意宝此举不仅有望形成网盛中长期利润增长点,更将会给目前竞争激烈的B2B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小门户+联盟”颇受质疑
所谓“小门户+联盟”的概念,是网盛科技未来将发展以中国化工网为起点、为代表,逐步向其他行业网站扩充,最终形成100个专业网站的规模。同时,通过网盛科技旗下的生意宝,把这些专业网站整合成战略联盟。但这个经过孙德良的团队精心讨论、分析得出的战略,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备受质疑。慧聪集团总裁郭凡生甚至直接评价行业网站是“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
据了解,目前中国有近千家行业网站,超过中国互联网其他任何一个产业分支,而且在行业网站中,浙江占据一半数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孙德良新战略的依据。然而,这个看似庞大的行业网站队伍中,有四分之一的会员注册量还不到1000人,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家有并购价值而且愿意接受并购,还是未知数。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企业整合被公认为最高风险的事情,网盛本身有多大的整合能力,去消化这么多新企业,也令人担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网盛70%的收入来自发家之本中国化工网。旗下其他几个网站只贡献了30%的营收,如何推动其他网站壮大起来也是网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此,孙德良曾对媒体表示,网盛未来还能依靠两个渠道增加收入:一是挖掘中国化工网剩余85%的客户价值;二是提升其他网站的收入水平,在2至3年内,中国化工网占网盛科技收入比例将变成50%。
网盛缺乏深层服务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B2B电子商务主要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B2B电子商务只适用于部分行业的部分产品。网盛经营模式是“小门户+联盟”,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会员费(70%)和广告费(30%),因此,入网会员数量、网站广告投放效果以及公司对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等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
这种联盟的短板在于各参与网站本身。网站联盟究竟是“强强联合”还是“乌合之众”,关系到联盟的质量和效率。联盟如果只是“行业长尾”的大量聚集,其影响力难以提升。其次,由于各参与网站水平不等,信息安全保证以及用户最终的交易体验都不易于保证。
总体来看,“小门户+联盟”会对综合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带来一定压力。停留在信息合作层面上的联盟应该深挖至服务合作层面,这样的话,即使没有资本层面上的兼并或合作,也能对中小企业B2B市场产生强烈影响。就目前的形势看,众多“小门户”的规模和实力有限,还很难让整个联盟发生“协同效应”。但这种联盟形式作为行业B2B中小厂商对抗寡头厂商的有力办法,将肯定在市场上长期存在。盟主如能协调好联盟资源,创造规则或标准,并挖掘“优秀门户”入盟,将有可能成为的赢家。
目前,国内B2B电子商务领域是典型的寡头市场格局,尽管网盛科技从专业化起步,在某些行业积累了一定优势,但其市场份额还较小,其“生意宝”目前还不能够吸引到足够的用户,这与其提供服务的深度、推广力度、用户习惯的培养有关。
网盛目前在深层次的服务,如物流、资金、法律等方面还没有更进一步涉及。这与阿里巴巴B2B网站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业内人士分析,“生意宝”需要为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的形式,包括信用体系、支付体系等的建设,融资、物流、法律服务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用户的退出成本,增强用户粘性,使“生意宝”真正成为生意人进行垂直搜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