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阿里未来将有大笔收购
来源:作者:2014/5/12 9:13:06

历经波折的阿里巴巴终于再次回到资本市场,最终去处选择了美国。湖畔合伙人制度得以保留,走向世界。阿里融资金额在10亿美元之后还有多少,阿里与支付宝在本月初的新协议,马云被人熟知的过往,都被不少人咀嚼一番。

 

一、阿里改头换面

 

与阿里巴巴最初登录纽交所不同,它的招股书里B2B出现的次数为0。在经历欺诈门卫哲出走之后,阿里B2B业务增长缓慢,一些指标甚至滞涨。尽管B2B业务占阿里巴巴总营收的比例为15.87%,但已经被阿里作为一项常规支撑性业务而非增长性业务是不争事实。这也说明10年之间,电商行业的剧变,B2B让位给了C2C,再然后是B2C,未来,可能还会是别的。

 

如果我们要定义现在的阿里,用一个简单的“电商帝国”是难以概括的。要将它的业务以及投资关联业务列出来,一张纸远远不够。在上市前夕阿里进行了大方的收购,工具、社交、媒体、娱乐、视频、文化、数据、旅游、教育、制造,几乎涵盖每一个与互联网有结合空间的行业,有人说阿里要买下半个中国互联网。

 

在招股书中阿里给自己清晰明了的定义:零售+批发,零售即包括中国零售平台(天猫、淘宝和聚划算)、国际零售平台(速,卖通)、国际批发贸易平台(alibaba.com)和国内贸易平台(1688.com)。这一个四维矩阵是阿里的主干,其他业务是支撑的枝叶。

 

一些被公认为是阿里未来的数据、金融业务鲜有提及,例如阿里云便只出现了0次,支付宝则根本不再上市主体之内。阿里变得十分复杂,但仍以一家电商公司的面目呈现在美国人面前。

 

二、只电不商,毛利率70%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喊出了火烧南极的口号并且全员戒备,但O2O、移动互联网这些名词并未频繁出现。这似乎说明了,阿里过去所做的一切,战争、收购、投资、转型、努力,不是为了上市讲故事,不是为了迎合资本的动作。之所以如此,或许是阿里本身便需要这么多,不论是否、何时、在哪上市。

 

阿里给出的数据,看上去似乎还不错:

 

2013年,“中国零售平台”的交易总额(GMV) 2480亿美元,淘宝和天猫共产生了50亿个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