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美国《连线》杂志网站近日刊文引述小米、美团、YY等公司的创业事例,阐述中国的科技行业正在发生着变化,从昔日的“山寨大国”变身“创新国度”。
以下为文章摘要:
技术人员争相创业 要做下一个苹果、谷歌
年轻的程序员小莫刚刚从大学毕业,他现在就职于广州的YY(欢聚时代)公司,该公司是中国的互联网语音平台提供商,每个月有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他们在线上做视频直播,播客,唱歌,玩游戏,甚至有人做脱口秀。观众们则通过语音或文字进行互动。
小莫认为YY应该尝试点新鲜玩意:比如利用手上的流媒体技术开展一项约会服务,主持人可以创建一个网络休息室并邀请一些单身男女加入,通过深入交流,一些男女就能顺利脱单。说不定它会像《非诚勿扰》之类的相亲节目一样成功呢。
公司高层对此提议并不看好,不过在小莫的坚持下,他们最后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在中国,像小莫这样的人才可不多见。十年前就有人抱怨说中国没有大胆的创新者,这里科技公司遍地,但大多都是对硅谷公司的模仿和复制。中国也不缺一流程序员,但这些程序员中却没有诞生如扎克伯格和乔布斯一样的领军人物。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毕业生来说,能进入大公司,找到一个稳定的饭碗才是最重要的,而那些坚持己见的人则容易受到打压。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想法也开始渐渐变得过时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才华横溢的年轻技术人员正在不断涌现。
李开复表示:“许多年轻人20岁出头就加入了创业大潮,他们中有些人刚刚毕业,还有些甚至选择中途退学。”中国的大城市中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他们不再以进入大公司为荣,而是要创立自己的谷歌或苹果。
眼下的中国,只要你有金点子,就不怕找不到资金。各家风投公司去年在中国的创业市场投入了155亿美元,创业者们不但能获得足够的“银弹”,还能得到成功人士中肯的建议和专业的指导。此外,中国政府也投入65亿美元大力扶持人们创业。
在线网络服务和硬件领域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腾讯旗下的微信和新兴手机巨头小米。本土企业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他们不但非常接地气,还能充分借鉴西方一流的生产管理系统。
此外,中国毗邻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印度和东南亚)。这一“混血”基因让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去年小米的出货量就成功晋级业界第四,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华为。
科技淘金热加剧了创业者的竞争
90年代末那场科技“大爆炸”催生了中国的Web 1.0,搜索引擎,email,博客,新闻门户和阿里巴巴等事物都诞生于这个时代。在那时,由于政策的限制,外企在国内很难生存,因此中国对美国企业的复制是必要的。
此外,本土企业非常了解中国人的口味,马云(微博)的成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而eBay在中国遭遇滑铁卢就是因为它不了解中国无数小企业的需求。
时间转到21世纪初,Web 2.0如约而至,此时竞争开始转向云服务等领域,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就是美团。这家接入了线下无数小商贩的团购网站发展迅速,2014年其销售额就超过了70亿美元,今年这一数字更有望达到185亿美元。
美团之父王兴(微博)是个创业老手,此前它就成功复制了中国版Facebook和Twitter。2008年,他注意到了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不过王兴并没有照抄其商业模式,而是对其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将抽成定在5%,对商家吸引力大增,从而推动了美团团购帝国的蓬勃发展。
此外,王兴还非常注重电子商务技术,美团旗下的猫眼电影开启了电影票的网购大潮,人们不用提早去电影院排长队就可以买到最好的座位了,用户只需扫码就能拿到电影票。如今,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影票都是通过美团订购的。
在中国,已经发展壮大的电子商务其实还有着相当广阔的增长空间,毕竟80%的酒店还采用线下预定的模式。人们渴望电子商务的接入不但是因为它更方便,还因为它更加灵活透明,而非传统行业那样铁板一块。
李开复就曾指出,中国的竞争还不够充分,因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有待提高。而电子商务消灭了中间商,搭建起了信用体系,所以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ImageSuchAsScaling("div_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