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报显示,我国互联网公司的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发展迅猛,京东、微博和网易等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既有消费升级的因素,也有其自身战略的贡献。随着互联网公司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在新业务上开疆扩土,也将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新一季财报中充满了“闪亮”的数字。
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2017年1月份到2017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60%,达到385.79亿元,全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1582.73亿元,同比增长56%。2017年季度,腾讯总收入为495.52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为144.76亿元,同比增长58%。以最新一季收入计算,两家公司合计每天收入达9.8亿元。
除了两家“领头羊”之外,京东首次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盈利,微博月活跃用户达3.4亿,超过推特成为全球用户规模的独立社交媒体公司,网易在线游戏业务单季收入首度超百亿元……随着信息消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它们同样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在这些“钵满盆盈”的真金白银之外,各家互联网公司新一季财报还透露了什么信息?又为我国消费升级和信息消费进一步扩大给出了怎样的提示?
核心业务高速增长
中国互联网公司靠什么赚钱?核心业务提供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腾讯方面,游戏、社交和广告依然贡献着收入的“大头”。2017年季度,在腾讯接近500亿元的营收中,增值服务占了71%,包括228亿元的网络游戏收入和123亿元的社交网络收入。考虑到社交网络收入中包括游戏的虚拟道具收入,加上这一部分,网络游戏一共为腾讯贡献了270亿元,网络广告收入则达到69亿元。财报显示,腾讯网络游戏收入增长34%,社交网络收入增长56%,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与此同时,微信也继续攻城略地。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微信海外版)整体而言,月活跃账户达9.38亿,同比增长高达23%。
在阿里巴巴方面,作为核心业务的电商也依然保持高速增长。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核心电商业务收入315.70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收入同比增长45%至1338.80亿元。阿里巴巴延续高速增长,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规模增速放缓,中国互联网产业已摸到市场“天花板”的说法不绝于耳。在此背景下,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如何保持高增速?
从财报数字和对财报的解读来看,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不断深化,“互联网+”正体现出蓬勃活力。腾讯方面表示,通过升级微信朋友圈基于位置服务的本地推广广告功能,广告主可更精准定位附近的客户,“该功能尤其受婚庆服务及家居装饰等广告主欢迎”。不久前,微信小程序还上线了“附近的小程序”功能,加速了微信连接线下入口的进程。
在阿里巴巴方面,新零售对商业模式的重构正在释放能量。过去一年多时间,阿里先后投资布局银泰、百联、苏宁和三江购物。自2015年8月份阿里和苏宁开展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已按计划在电商、物流和增值服务方面推动协同效应。在手机淘宝方面,个性化数据提升了消费者的高频互动,带动了活跃用户尤其是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的强劲增长。阿里巴巴方面介绍说,本季度手淘推出“试妆魔镜”“夜操场”系列视频等新功能及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更优且独特的体验。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坦言:“由于线上规模和用户、数据的优势,线下零售店对与阿里巴巴合作都非常感兴趣,希望提高到店客流量,增加单位面积销售额,将实体店的成本更好地应用到运营中来,提升营业额。”
消费升级同样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保持增速的动力之一。网易财报显示,体现网易增长势能的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在网易考拉海购和网易严选高速增长的拉动下,在行业淡季实现63.2%的同比激增,该业务板块2017年一季度净收入达24.60亿元,去年同期该收入为15.07亿元。以网易考拉海购为例,其迅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热衷。考拉海购方面表示,除去此前已在德国、荷兰、法国等地运营的海外仓,网易考拉海购年内还会在欧洲地区增设6个海外仓,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新兴业务寻求突破
尽管大方向保持不变,但新业务在两家巨头财报中也占据了不小的位置,技术优势也被视为未来攻城略地的关键。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阿里云2016/2017财年营收达66.63亿元。自2015/2016财年季度以来,阿里云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超过100%的高速增长。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单季度营收为21.63亿元,而在上一财年,阿里云整体营收为30.19亿元。财报还透露,阿里云用户已经从互联网企业拓展至大型企业,覆盖金融、媒体、零售、制造、能源、医疗等行业。
作为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的科技增值服务在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中继续得到加强。从2015年11月份起,阿里巴巴平台开始应用人工智能,通过聊天机器人来处理海量消费者查询。截至2017年3月份,人工智能技术每日能够实时处理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查询。与此同时,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创新也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比如,ET医疗大脑正协助医生向肺癌等多种疾病发起挑战。在前沿技术领域,网商银行采用量子技术在专有云上完成了量子加密通讯试点。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阿里云现阶段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对新技术的投资,并将在亚洲市场的领先优势扩展至全球。”目前,阿里云在美国西部、美国东部、欧洲、中东、新加坡、香港等全球14个地域设有数十个飞天数据中心,覆盖全球主要互联网市场。过去一年中,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规模增速超过400%。
腾讯同样对技术突破寄予厚望。数据显示,其“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224%,这一业务主要受来自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收入增加的推动。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腾讯将云计算看作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的战略篇章,提供相关基础设施以支持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建设和互联网渗透。他还表示,腾讯将人工智能看作一种“核心能力”,“人工智能有潜力与腾讯现有业务建立更好联系,提升受众定位能力,帮助客户基于社交图谱锁定合适的用户。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将有利于腾讯核心业务发展,还能让腾讯在未来挖掘新业务”。
目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也已开始为更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提供核心竞争力。
据搜狗财报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搜狗深耕自然语言理解,应用于产品,并取得了坚实成绩。在语音识别方面,搜狗手机输入法目前的语音输入日频次已突破2.4亿次,比一年前增长1倍以上。搜狗手机输入法用户较一年前增长了60%以上。2017年3月份,手机输入法上线中译英语音翻译功能,用户无需切换程序,便可实现在对话环境中的翻译。搜狗CEO王小川表示:“目前搜狗的人工智能技术以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在语言的基础上做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在这个体系下,搜狗会着力于翻译、对话和问答等方向的技术创新,切实推进产品的落地。”
在百度方面,百度今年季度研发支出高达28.35亿元,同比增长34.9%。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是一个长期行为,人工智能也已经在我们现有平台上发挥出强大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