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传递信号的基本原理是:特异性的配体结合到相应的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上,引起GPCR构象的变化;构象变化之后的GPCR能够结合相应的GDP结合状态的三聚体G蛋白,并诱导三聚体的Ga 亚基构象发生变化,释放结合的GDP。处于空置状态的Ga 亚基迅速与周围环境中的GTP结合。结合了GTP的Ga 亚基立即与GPCR和Gbg亚基复合物分离(如图)。自由的Ga 亚基和Gbg 亚基分别与下游的效应蛋白结合,通过调控效应蛋白的活性来实现信号的转导。Ga 亚基在同效应蛋白结合的同时或者之后,水解结合的GTP成为GDP,于是Ga 亚基在自身的调节下关闭功能,回到非活性的GDP结合状态,并与Gbg 亚基形成三聚体,等待下一次信号转导。三聚体G蛋白就是通过这样的循环来实现分子信号的“开”与“关”,从而使得信号能够得到正确有效的传导。
目前已经发现了154种之多的小G蛋白。这些小G蛋白被分为Ras、Rho、Rab、Arf和Ran等5个家族。小G蛋白存在于从低等的原核生物到人类之间。小G蛋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有15%的人类 tumour 都与小G蛋白的突变有关。各个家族的G蛋白细胞功能分工有所不同。Ras家族的蛋白调控基因表达;Rho家族的蛋白调控细胞骨架运动和基因表达;Rab和Arf家族蛋白调控细胞内小体的转运;Ran家族蛋白调控细胞周期中G1、S和G2期的细胞质转运以及M期的微管的形成。
G蛋白活性检测试剂盒
· 灵敏度高
· 特异性强
· 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被固定的细胞内的G蛋白的活化状态的可能性。
· 应用范围广,试剂盒中能够特异性识别GTP结合状态的G蛋白单克隆抗体,适应各种种属(Human,Mouse,Rat,Rice plants,Pig Cotton,bacteria,Escherichia coli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IP , ,IHC IF ICF,ICC,IHF.FC,Elisa 等)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