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问题
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问题:
在某次混凝土拌制工作中,发现将少量减水剂掺入水泥中后,水泥硬结状态发生异常变化,几分钟后,水泥凝固速度突然变快,出现所谓的速凝现象。
如此方能蕞大程度地保障混凝土成品的质量。在复合使用不同品种外加剂的时候,必须要对其相容性予以高度关注,防止混凝土的性能受到不利影响。
因此,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外加剂相容性试验,确保其满足相应的要求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当掺入混凝土中的减水剂的质量超出推荐质量的1倍以上,则混凝土的硬化与凝结时间将被大幅延长,并且混凝土早期强度将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某些情况下混凝土还会发生无法凝固的现象。
水泥混凝土流动性随着碱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到达一定量,水泥会急剧水化,水泥浆流动性大幅度下降。掺入减水剂后塑化效果也明显降低。减水剂用于商品混凝土及泵送混凝土施工坍落度经时损失率增大。
在早期,人们常常把水泥和混凝土的异常凝结归结为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不好,要求更换减水剂。在当前大量使用聚羧酸类减水剂时,由于固定减水剂掺量而不是按需要确定掺入量,把导致混凝土严重离析泌水(泌出的水可能变成黄色)和离析等等问题也被归结到水泥与减水剂不相容;还有因为矿渣水泥的泌水导致混凝土大量泌水,粗骨料甚至还有砂子大量下沉,并将未填满的空腔中的空气撤出混凝土表面,形成大量的气泡,甚至因为泌水导致塑性沉降收缩裂纹也归结到水泥与减水剂不相容。这些事实上都与减水剂不相关。
关于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解析
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蕞初认为减水剂与水泥不相容,往往是在水泥或混凝土发生异常凝结之时。但是远在发明混凝土用减水剂之前, 人们就在使用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而水泥原材料选择不恰当、生料配方不合适,可能会造成它的两类异常凝结。一种称为闪凝,一种称为假凝。这两种凝结有一个共同点,即水泥或混凝土会在加水后十多分钟即失去流动性。闪凝伴随着放热,温度会急剧升高,而假凝则没有这一现象。同时,这两种异常凝结远未达到按贯入法测试混凝土凝结的条件,即贯入阻力分别为3.5MPa和28MPa时达到初凝和终凝状态,是一种与水和硅酸盐之间的反应无关的异常反应,水泥与砂石之间并未因为水泥与水发生的胶凝反应而相互胶结在一起,形成真正的凝结。异常凝结的原因常常是因为熟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过高,或者加入的石膏与铝酸三钙之间的比例不协调,或者是水泥粉磨时温度过高,导致二水石膏脱水变成半水石膏,半水石膏遇水会快速反应,导致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或者是新拌混凝土的液体中碱和硫失配导致混凝土异常凝结,或者是在水泥中没有使用二水石膏而使用溶解度低的硬石膏等等,或者是加入三(非减水剂)作为早强剂,导致混凝土异常凝结等等原因,不一而足,但都不是减水剂引起的,是早在减水剂应用于混凝土中之前就已存在的,而因为减水剂的减水作用,导致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减少,从而更加剧了这些问题,显得异常突出。当初作为减水剂是一种新型材料,所以人们常常误解为是减水剂的问题。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