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污泥法的基础环节入手
颗粒污泥的外观实际上是多种多样,有呈卵形、球形、丝形等;其平均直径为1mm,一般为0。1~2mm,大可达3~5mm。颗粒污泥的特殊结构和处理效果,对于培养、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就从一些颗粒污泥法的基础环节入手,带你了解叫环保人又爱又恨的颗粒污泥。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温度稍有差别,就可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造成不平衡。
厌氧工艺在处理高浓度废水方面
厌氧工艺在处理高浓度废水方面一直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相较于好氧法,厌氧工艺对于环境条件和运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也更严格,因此同样是广大环保水处理领域同行眼中的一个难点。污泥颗粒化还有具有以下的优点:细菌形成的污泥颗粒状聚集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类型的种群形成了共生或互生体关系,有利于形成细菌生长的生理条件。厌氧颗粒污泥早由GatzeLettinga发现于UASB系统中,反应器启动几周后发现形成直径为0。5mm的灰白色颗粒。
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
有文献报道在使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处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应器内pH值范围应控制在产甲1烷菌适的范围内(6。8-7。2)。由于不同性质的废水有不同的pH值,为了保证反应器内pH值的稳定,防止酸积累而产生的对产甲1烷菌的抑制,可采用向废水中添加化学药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颗粒污泥中参与分解复杂有机物、生成甲1烷的厌氧细菌
颗粒污泥中参与分解复杂有机物、生成甲1烷的厌氧细菌可分为如下三类:第-类:水解发酵菌,对有机物进行初的分解,生成有机酸和酒精。第二类:产乙1酸菌,对有机酸和酒精进一步分解利用。第三类:产甲1烷菌,将乙1酸以及其它一些简单化合物转化成为甲1烷。厌氧颗粒污泥的外观特点:颗粒污泥质软,有一定的韧性和粘性反应区上部的颗粒污泥的挥发性相对较高。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