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
隔离。当儿童发生捣乱(抛掷玩具、损坏玩具等)、攻击他人(咬人、打人、踢人、在楼梯上推人、吐口水、揪头发等)、发脾气(哭叫、跳闹、饭桌上乱仍食物等)等等情绪行为时,指导者立即(在不良行为出现的5秒钟内)取消他正在进行的活动或撤除他正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或将他与其他儿童或当时场境隔开,转移到正性强化物较少的情景中去,即所谓的暂时隔离。暂时隔离的时间一般遵循一岁一分钟的原则,也可根据其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等情况酌情考虑时间的加减。如果是使用隔离室,那么,隔离室的设计应相对科学,严防儿童自伤。暂时隔离过程中,当儿童出现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他减少或撤除原有的厌恶刺激或情景,并使之日后在同样的情景下提高该替代性良好行为的出现率。
行为矫正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也是直接对患儿进行的方法,制定的目的就是改变患儿的不良行为,行为矫正之前要了解患儿不良行为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纠正。
首先有耐心的听取患者诉说,了解他对自己不良行为的一些看法、认识和了解,有没有纠正的愿望,又和患儿一起讨论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阐述不良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的一些理由,比方说患儿在认识不够或者是没有纠正的这种愿望,需要进行诱导或者是启发促使他产生正确的认识以及强烈的纠正愿望,取得患儿的这种理解和配合,是这个心理行为的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青少年的违反法律呈现的特点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的违反法律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反法律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违反法律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违反法律。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如案例三种的小新,其行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