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则
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则***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正确的矫正手段
及时惩罚
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
幼儿攻击行为有哪些特点?
幼儿的攻击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研究表明,攻击行为倾向与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由于受气质的影响,同性别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也让孩子能更加健康的成长,家长朋友们在照顾孩子时候万万不要大意。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认知特点。
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对客观事物的熟悉表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是熟悉倾向带有情绪色彩。表现为好问、好动、好奇、猎奇。不该知道、不答应做的事,偏要去问、去做。一些青少年,看了、、侠客的录像片和手抄本后,总想模拟尝试其中的,有的甚至走上道路。其二是思维能力不发达,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熟悉能力低。一些青少年往往把假、恶、丑当真、善、美,把“侠义豪放”的绿林好汉作为崇拜、模拟的对象。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