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消防小知识
1. 在宿舍,师生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不乱拉乱接电线。
2.不使用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等电器;使用台灯、充电器、电脑等电器要注意发热部位的散热。
3.室内无人时,应关掉电器和电源开关,不在宿舍使用明火。
4.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
5.爱护消防设施,不将灭火器材随意移动或挪作他用等等。
课程详细内容:
一、燃烧的基础知识: 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下发生的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火灾。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必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并且三者要相互作用。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2.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3着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称作着火源。
二、燃烧的类型与火灾形成的条件: 1、燃烧的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等几种。 2、火灾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缺一不可。 3、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
三、预防火灾就是要消除产生燃烧的条件 1、控制可燃物 2、隔助燃物 3、消除着火源等措施破坏产生燃烧的条件。 除了从物质上、客观环境上做好防火工作外,强化人们的防火防灾的主观意识更为重要。只有让人们懂得了怎样防火并重视防火,才能自觉遵守各项防火规章制度,***火源,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如此,才能真正消除产生火灾的条件。
消防工作常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一)扑灭火灾的基本原则:在灭火时,要运用“先控制后消灭,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等基本原则。
(二)火灾发展的一般规律: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
(三)燃烧应具备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在扑救火灾时只要从燃烧三要素入手,使三者不能同时具备,火灾就会熄灭。
(四)灭火的方法有以下四种:1.冷却法(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的灭火方法);2.隔离法(将可燃物质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的灭火方法);3.窒息法(将灭火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在缺氧的情况下自行停止的灭火方法);4.抑制法(用灭火剂参与燃烧的锁链反应,使燃烧中的游离基消失,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的灭火方法)。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