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车企是否选择GPF技术路线,首先在于国家政策。法规没有要求,谁也不愿意配装GPF。只有到了强制实施时,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当然,研发成本也是国内企业踌躇的因素。“GPF的成本投入只能随着市场容量增大,形成规模化效应后才能降低,短期是没有受益的。”对企业而言,国五阶段已经在DPF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类费用还没有回收,又要进行国六的研发,从时间、资金和技术上,都是很大的考验。
“在GPF研发方面,外资企业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储备,后期只要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落地就可以了。”《中国汽车报》记者就这个观点向日本NGK等外资企业进行了求证,并得到证实。“国外多数OEM都准备应用这项技术,供应商之间也处于激烈竞争状态,相信很快会打开。”一位长年旅居欧洲的汽车后处理研究告诉记者。
■ 时不我待 国内企业却踌躇不前
与外资企业未雨绸缪相反,国内相关的汽车后处理企业却略显冷漠与无奈。记者在采访相关企业时,多次吃到“闭门羹”。记者了解到,在中,除无锡威孚在GPF产品与技术上有较为***的储备之外,大部分企业都以“还没有规划”、“看政策”、“不打算研发”为理由回复。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