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丝体的分类
,菌丝的分类。按照隔膜有无的分类标准,可以将食用菌的菌丝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按照细胞核的个数不同,可以分为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按照生长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第二,菌丝体的形态。按照发育顺序和细胞核数,将菌丝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初生菌丝是由孢子直接萌发而形成的菌丝,一般都不会形成子实体。次生菌丝是有两条初生菌丝结合,经过质配而形成菌丝,是食用菌菌丝存在的主要形式。三生菌丝是次生菌丝在不良条件下或达到生理成熟时,就紧密扭结,分化成特殊的菌丝组织体,进一步发育而成的已组织化的双核菌丝。比如说菌核、菌索、子实体中的菌丝等等。
第三,菌丝的组织体。食用菌的菌丝体在适应不良环境或者繁殖的时候,存在一种休眠体,能行使繁殖功能,这就是菌丝的组织体。具体包括菌核、菌索、菌丝束、子座、菌膜等。
用食用菌出菇网架种植食用菌时有时会发生生理性死菇:造成生理死菇的原因主要有:1、营养不足;2、二氧化碳浓度过高;3、湿度调控不当;4、入食用菌出菇网架;5、环境温度骤变。针对以上原因,可采取以下相应的处理措施:1、只让一端出菇或疏蕾,补施营养可使用三维精素溶液浸泡或浇灌;2、设计菇棚食用菌出菇网架要有温室效应,当通风时不致对温度产生大的影响,并及时将二氧化碳排出;3、料的含水率应保持在63%~65%,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之间;4、需生火加温时,一定将火墙、火道及排气管道封闭严密,不能让进入菇棚食用菌出菇网架;5、通风时不能让冷风直接进入菇棚食用菌出菇网架,大风降温来临之前,就要采取保温措施。
食用菌出菇网架种植食用菌时选菇与练菇很重要:催蕾后一般2天左右开始现蕾。当菇蕾长到玉米粒大小时要及时割口育蕾。在幼蕾顶起的食用菌出菇网架上薄膜四周割四分之三,但不揭开,让幼蕾生长自然把薄膜顶开,割开后的菌袋放在食用菌出菇网架的下层,每袋选生长健壮,排列均匀的幼蕾留5—12朵。割口后当幼蕾1cm时,进行揭膜练蕾,练蕾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通风由小到大,1—1.5cm以保湿为主,两天后逐步放大,1.5cm以上白天揭,夜盖,2—2.5cm严格控制袋温,控制15℃以下,温度高及时通风,并且湿度以60—65%为宜。首茬气温高,练蕾时间4—5天,以后可练蕾7—12天。
食用菌出菇网架病虫害防治方法:物理防治:菇棚内采用安装杀虫灯、粘虫板或设置糖醋药液、诱杀等措施防治害虫。食用菌出菇网架菇棚门窗及通风口封装0.28毫米孔径的防虫纱网。出菇期间,进出食用菌出菇网架菇棚做到随手闭门,门口设置消毒防虫隔离带。化学防治:发现食用菌出菇网架局部菌料受杂菌污染或子实体发病时,及时进行隔离、清除和药剂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施法。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