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菌期造成菌丝生长缓慢的原因有:一是菇棚温度过低,如10℃以下。由于多数食用菌菌丝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可通过增温来加快发菌速度。二是菌袋内缺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如菌袋太大、装料太实、水分偏大均可导致这种现象。可采用刺孔增氧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操作为:取一锥形物,如针、牙签甚至钉子等,经灼烧或70%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后,在菌丝生长菌落以内(离菌丝生长圈2-3厘米左右)垂直刺深2厘米左右的孔,每袋刺孔5-10个左右。但注意杂菌污染区不能刺孔,菌丝长不到的地方不能刺孔。含水量多的菌袋可多刺孔。每次刺孔后会造成菌丝快速生长,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发菌室内温度升高,因此要加强通风换气,或者经常翻堆,使室内温度不超过30℃,以免烧菌。每次刺孔后往室内空气中喷洒一次消液,并经常灌入新鲜空气,以避免杂菌污染。
食用菌培养菌架养殖食用菌产生锈斑病原因:产生锈斑病的致病菌为假单孢。食用菌培养菌架养殖时锈斑病又称斑点病、麻脸病,是危害姬菇的主要病害之一。锈斑病同软腐病一样,也是只危害子实体而不侵染菌丝体,发病初期在姬菇的菌盖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色病斑,在高温高湿下病斑迅速扩大,颜色加深,后变成褐色,个别菌盖还会出现条纹状锈斑。严重者可使整丛姬菇变为铁锈色,味微苦,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该病传播很快,如不及时控制很快就会蔓延整个菇棚食用菌培养菌架。
食用菌培养菌架生产食用菌催蕾:当经过越夏失水较多,要进行浸水或输水处理。催蕾应满足以下条件。温度10—20℃之间,温差8—10℃;菌袋含水量在55%左右,达到原袋重;小环境空气湿度85—90%。对食用菌培养菌架中出菇困难可振动,惊菌,促进出菇。食用菌的养殖过程中温度的把控一定要调节好,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出现食用菌坏死,影响食用菌产量。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