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夏平菇生产时,采收1~2潮菇后进行越夏管理,使其在偏干、缺氧、温度稳定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保持较强生活力、保存养分,早秋再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可提前进入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平菇进行越夏管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1.风干法
将出过1~2潮菇的菌袋去掉菇根、死菇、老菌皮(未出菇的菌袋不必打开袋口),风干,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若放在室外要加覆盖物以防雨淋,防潮防霉。8月底气温降低后,将菌袋浸泡在水池中,使其吸透水分,再进行出菇管理,一周后即可出菇。
2.沟贮法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挖宽50厘米、深60~70厘米的贮藏沟,将沟壁拍实,并撒石灰(消毒和杀菌),再将没有污染的菌袋放入沟内,一般放3~4层。沟上覆土厚约50厘米,高出地面15厘米,呈弓形,以利排水。在越夏管理期间,如遇长期干旱,应向沟面适当浇水保湿。入秋后挖出菌袋,在浸水池内浸泡24小时左右,按常规进行出菇管理,10天即可出菇。
3.覆土法
对于地栽平菇,气温升高不适出菇时,即停止喷水,清洁床面,使料面稍加干燥,含水量降至45%左右;然后覆盖薄膜,上面再覆盖7~10厘米厚的干净泥土,稍拍紧;泥土上再盖草帘进行遮阳,以防高温;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水浸入料内;如遇久旱,则需在土层表面喷水保湿。待高温过后,掀去覆土与薄膜,在床面浇灌一次重水,浸透培养料,然后按常规管理,一周后即可出菇
香菇发菌室层架在食用菌出菇下半叶,有利于提高出菇拼劲,菇农一般根据添加营养液开展上肥。仅有依照“两适两要”的标准,才可以确保预估的目地。添加方式应适合营养液的添加方式一般有3种:喷洒、浸泡和灌穴。喷洒营养液的時间以子实体很多出現时为宜。喷洒时要留意喷嘴不必正对子实体,除此之外要留意“四不喷”:幼时菇蕾不喷,避免其“肿死”:刚采过菇或有菇残体处不喷,避免造成细菌病虫害;汽体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时不喷;菇棚香菇发菌室层架内病害比较严重时不喷。浸泡法关键用以袋栽的食用菌。在采摘完1-2潮菇后,若种植袋呈比较严重少水情况,可将其放入选中的营养液中浸泡,直至其修复到贴近原重时才行。香菇发菌室层架选用浸泡的方式添加营养液,一般是将菌袋放进营养液池中并压物,且浸泡的時间不可以太长。若菌袋少水过多,能够分几回浸泡。灌穴法关键是在菌床前应用,当菌床出菇较多、水份及微量元素耗费过大时可选用此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菌床按10cm的穴距打洞,向菌床渗灌配置好的营养液,添加完营养液后回填。添加浓度尽可能营养液浓度过高时,不但病菌消化吸收艰苦,并且还会继续再次再度防碍乃至损害病菌的发展生长发育;浓度过低时,达不上增产的目地。添加营养液的浓度要依据培养料的水分成份而定:若培养料水分成份较高,应提升营养液的浓度,降低需水量,且添加后要提高气体供应量;相反;则应减少营养液的浓度,提升需水量。
香菇发菌室层架生产食用菌催蕾:当经过越夏失水较多,要进行浸水或输水处理。催蕾应满足以下条件。温度10—20℃之间,温差8—10℃;菌袋含水量在55%左右,达到原袋重;小环境空气湿度85—90%。对香菇发菌室层架中出菇困难可振动,惊菌,促进出菇。食用菌的养殖过程中温度的把控一定要调节好,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出现食用菌坏死,影响食用菌产量。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