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旺铺
广东移动端app内容巡检重要性来电垂询「博特智能」
来源:2592作者:2022/9/2 6:57:00








内容巡查的应用场景

快速响应监管要求

帮助企业快速响应监管要求,对平台内容进行自纠自查,清理专项违规内容

第三方服务质量管控

帮助审核管理人员进行第三方服务质量管控,发布前审核与发布后巡查结合,及时发现审核漏洞,提高审核效果

历史数据风险管控

帮助审核管理人员对历史数据进行风险管控,清除潜伏违规数据的危害,完善内容风险管控体系



内容巡查

不同业态可配置不同巡查标准

提前设置计划巡查时长,通过巡查用时(超时完成、提前完成、平均用时)等数据,分析各巡查路线用时区间数,辅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巡查时长。内容巡查实现人员排班智能化、任务调度自动化、巡查作业移动化、监管考核实时化、业务数据可视化。对巡查结果进行人工校验,人工拓展挖掘。准确掌握海量挖掘数据和内容巡查路径。




被忽视的内容安全,App领域成了重灾难区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企业接连不断因内容违规问题被罚。企业有意自查,对内容进行把控,却处处是难题。行业到底怎么了?或者,更多想问的是我们的内容安全屏障到底怎么了?

各家互联网平台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升级风险管控力度,预防网暴能力,新上线“风险提醒”“发文警示”等功能,整治不当私信和不当评论,推动形成预防网暴的合力。

在加强风险管控的背后,是网暴已达到猖狂的程度。就拿近期的案例而言,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被网暴跳楼;19岁女孩直播中被怂恿喝农作物药品,类似事件则多次被推上热搜,而这只是互联网内容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

今年3月份,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斥责网暴。更早之前,中央网信办也开展了“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重点整治任务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网暴、散播谣言等问题”,包括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进行人肉搜索、攻击等情况。

针对此次专项行动,中国信通院与网易、博特智能等企业在2022年也完成了面向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的《内容审核体系成熟度评估规范》,该规范将能帮助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全方面梳理内容安全体系,及时查漏补缺,协助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开展“自查自纠”。

就在近期,中国信通院再次牵头会同阿里、网易、中国移动、博特智能、YY直播、映客直播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机器审核服务商,召开了内容审核机审能力调研会,重点对互联网信息平台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领域的机审能力进行了深入调研,将为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后续规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这也预示着内容安全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即将出台,平台对展示用户内容的审核负责任,将被正式规范约束。




内容安全 有些不安全

不断产生的海量内容,不仅代表着更多的流量,也预示着巨大的内容风险藏身其中,更可能导致社会性的事件。

如何保证内容的合规和安全,把控内容的风险,既是一个行业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如果把目光从国内转向国外,你会发现,内容安全在全地球已经发酵到了“难承其重”的程度,成为不少事件发生的开始。

欧盟在2016年就宣布与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微软就控制网络不法言论展开合作,互联网巨头们集体签署了一项行为准则,承诺“接到举报后24小时内屏蔽和删除相关言论”。

国际上的互联网巨头为何如此高度地配合,甚至到了舍生忘死的程度?究其根源在于监管力度的不断加码,如果没在规定时间内下架相关内容,将面临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平台还必须每六个月上报一次自己对犯法内容的处理结果。

回到国内,监管力度同样保持高压红线。但因内容审核把握不严,屡被处罚的企业依然不少,难道是犯法成本太低了吗?

据不完全统计,2015-2021年期间,电商、图片版权、企业服务、社交、网络文学、直播音视频、影视、出海、教育、信息平台、网络文学行业,近2万多个互联网产品服务因不同程度涉网暴等违规受到监管处罚,严重者更被下架整改数月。

其中不乏国内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产品,而App领域则成了内容安全频发的重灾难区。

强监管只是影响结果的其中一个因素,但要把内容安全完全依靠于它,就有点牵强。那客观来说,我们应该依靠什么来战胜“互联网毒瘤”?




葛总监 (业务联系人)

17343000698

商户名称:北京信工博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