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制备色谱陌生吗?还不进来看看它的特点
很多初接触色谱领域的朋友对制备色谱这个名词比较陌生。其实,在化学化工医学等广泛采用的层析法以及薄层色谱就是较为典型的制备色谱,换句话说,将分析色谱的进样量增大,同时得出大量的所需物质(馏分)的过程就可以称为制备色谱。分析色谱的目的,是分析出混合物中一个(或者几个)纯物质的含量。制备色谱的目的,是从混合物中得到纯物质。而制备色谱系统则是利用制备色谱的思想能得到纯化物质的多个分析测试设备联用的总称。 分析色谱是制备色谱的基础。当我们在分析色谱上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时,可以将其放大,应用到制备色谱上,由此,我们需要考虑调整上样量,流速,梯度:
1.上样量的调整: 他与分析色谱柱和制备色谱柱的柱长和柱内径有关:
具体关系时;制备柱上样量/分析柱上样量=制备柱长/分析柱长*制备柱内径的平方/分析柱内径的平方;
2.流速的调整:
制备柱流速/分析柱流速=制备柱体积/分析柱体积=制备柱长/分析柱长制备柱内径的平方/分析柱内径的平方;
3.梯度的调整:
制备柱梯度/分析柱梯度=制备柱体积/分析柱体积*制备柱流速/分析柱流速;
制备液相色谱的特点
1、制备液相色谱采用了自动进样器与全封闭样品瓶,极大地解放了人力;
2、使用高精度HPLC制备色谱泵,重现性良好;
3、使用了仪器标配ELSD检测器,可用于无紫外吸收样品检测;
4、使用高压梯度混合,不需要脱气机,梯度基本无滞后;
5、可使用5u或10u的制备色谱柱,分离效能可与分析柱等同;
6、制备色谱采用灯-钨灯组合光源,光谱范围覆盖190nm-900nm;
7、带有单色仪自校正功能,波长准确性可达0.2 nm;
8、带有光源自检功能,管理光源寿命,提醒及时更换;
9、可使用各种光程的外置式流通池,更换极为方便;
10、仪器支持FLASH色谱组件与中压色谱组件,使用成本更低;
11、检测器同时检测4个波长的色谱峰,并可以同图显示 并指导收集;
12、采用1200线高分辨光栅,在紫外-可见范围具有良好的分光效能。
液相色谱仪
20世纪初在俄国的波兰植物化学家茨维特(Twseet)首先将植物提取物放入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中,植物提取液由于在碳酸钙中的流速不同分布不同,因此在玻璃管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植物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成分分离。
1941年,马丁与辛格用一根装满硅胶微粒的色谱柱,完成了乙酰化氨基的分离,开启了液色谱技术,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49年,马丁建立了色谱保留值与热力学常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物化色谱的基础;1952年,马丁与辛格又创立了气液色谱法,分离了脂肪酸与脂肪胺。1966年之前科学家所做的努力,为传统经典液相色谱奠定了基础。
而液相色谱仪的鼻祖则是由斯坦因与莫尔于1958年设计的氨基酸分析仪,这种仪器能够分蛋白质水解的产物。首台商用LC则是由沃特斯公司制造。
1971年之后,液相色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HPLC的分析体制也逐步完善。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液相色谱技术已经非常非常成熟,激动人心的新发展日趋减少,人们开始转向相关领域发展,如超临界色谱、毛管电泳色谱、制备色谱等。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