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旺铺
高压制备色谱系统方法在线咨询「创新通恒」
来源:2592作者:2021/11/1 21:41:00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







制备色谱能当分析色谱用吗?

目前,很多客户的要求都倾向于买一台液相能同时解决制备和分析的所有问题,那就相当OK。这样的客户大多是科研经费紧张,好不容易批下来点钱,不想都花在后期纯化和分析上,所以尽量二合一。

在我看来,分析液相和制备液相是通用的,只是精度的差别问题。比如,分析的液相一般流速在0.1~10mL/min,活塞的一个冲程大概是10μL,而普通的制备液相一般都是10~100mL的流速,因此活塞杆的尺寸也会变大,一个冲程差不多是100μL;流速的精度相对来说就差了很多。流速大了,管路也相应的粗了不少,以降低高流速带来的背景压力;但这样的仪器用于分析的话,柱后的扩散现象相当的厉害,即使在色谱柱上达到基线分离的两个峰,由于柱后扩散的作用,到达检测器的时候,差不多又会合到一起了;另外就是检测器的差异,主要是检测池的大小和狭缝的大小不同带来的灵敏度的不同。制备仪器一般灵敏度是分析的1/20,以保证大量进样后,不会超过量程太多而平头,分不清到底分没分开了。

倒是有个折中的办法,就是买分析型的液相,然后接个半制备的色谱柱。半制备就是直径一厘米的柱子,流速5mL以内,因此这个分析液相能达到;进样量大约是分析柱的10~20倍,检测器可能会平头,没关系,换个波长,找个吸收较弱的波长当检测波长就OK了,不是大量制备的话,我想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了。



多肽的分离制备,如何上量?如何增大分离度?

反相HPLC应当是很好的分离小肽方法,用CH3CN或CH3OH:H2O(95:5)做流动相,看保留如何,若无保留,建议改用其他色谱方法进行分离。

关于多肽的分离,首先要知道它的分子量大小,然后选择不同类型的填料,如孔径的大小。我们先在分析柱(4.6mm内径)上做一下实验,找到很大的分离度,这一过程的难度是很大的,要不断地改变流动相和固定相,然后再线性或非线性放大到制备,放大的倍数按分析柱的实验结果。分离后可以通过冷冻干燥得到固体。

还可以考虑离子交换来分l离。





反相色谱分离后,如何快速从流动相中得到产品?

可以考虑先在低温下,减压旋蒸除去其中的有机的溶剂,然后用萃取的方法把产品萃取出来,然后再低温再旋蒸,这样,就可以不将温度升得很高而得到产品。如果要直接蒸掉流动相,水泵的真空度要注意(要检查气密性),否则蒸水会很慢。一般比较好的泵在60~70度即可蒸掉水,如果泵的真空度不好,可能需要80~90度才行,这样容易暴沸导致样品损失。温度太高可能引起物质变性。




制备色谱的填充

填料是工业制备色谱的血脉,填料的选择和利用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应用到IPC中。填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决定了色谱的分离性能和动力学性能。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制备色谱中的填料具有如下特殊的要求。  

1、机械强度高:填料需要承受很大的机械压力,因为填料在IPC使用中,需要经常装卸,机械性能差的填料经受不住反复填充,它们易破碎,产生细颗粒,降低柱渗透性,甚至堵塞滤片,造成流速分布不均匀,影响分离产物的纯度,在系统中产生极高的柱压而无法继续使用引。  

2、负载量大:在IPC中,填料的负载量越大,则单位体质量填料可处理的原料量就可增加,因而提高了产率。选择合适孔径及孔径分布的填料是获得高负载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3、可大量供应,批间的重现性好:制备色谱工艺过程要扩大,必须有可靠的供货源提供大量填料,否则无法实现工业化。填料各批量之间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孔结构及可重复的比表面积等必须具有高度的重现性,否则难以保证长期、持续、稳定的分离与纯化生产工艺。  

4、合适的颗粒大小和窄的粒度分布范围:细颗粒可增加塔板数及分辨率,但同时引起装柱困难,需要更高的操作压力。



李经理 (业务联系人)

17610362907

商户名称: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