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在使用过程中四大关键因素
1.液相色谱仪本身:对于仪器本身一般不会有问题,特别是刚买回来的新仪器。对于仪器本身重要的就是仪器的校验,刚买回来的仪器一般都是由卖家先对仪器做系统的确认工作(包括IQ、PQ、OQ),确认顺利通过后,再请国家或省级仪器检定局的来校验,检定合格后就可以放心使用了,除此之外,一些做得好的公司每半年会对仪器进行一次的内部校验,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可运行状态。
2.色谱条件:色谱条件一般包括流动相、色谱柱、检测波长、流速及进样量。
流动相就涉及到配制流动相所用到的水和试剂试液,水一般要求用超纯水或其他水的电阻率不大于18.2兆欧级别,试剂试液要求用色谱级别的,原因为防止水和试剂试液中的杂质对色谱结果的干扰。
3.操作人员:首先,作为液相操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夜想的说明书,掌握液相硬件和软件的操作,掌握日常的维护保养,掌握基础故障的排除和维修。
4.液相安装环境:液相色谱仪应尽量安装于水平、远离振动、电磁干扰的屋内的台面上,有条件的话尽量将液相数据处理系统分隔开,一个是防止色谱基线噪音偏大,基线不稳等,一个是为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制备型液相色谱仪
制备型液相色谱仪通常都被认为和大容量色谱柱和高流速有关联的。然而并不是以设备的大小和系统消耗的流动相的多少来决定制备液相色谱,而是依据分离目的来决定。分析液相的目的是给一种组份进行定量和定性。与传统的纯化方法比较,制备液相是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方法,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样品和产品的提取和纯化上。
液相色谱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快速分离分析技术。它既能用于微量组分的分析测定,又能用于大量的制备分离,灵活多样,其应用范围已超过其他各种分离方法,尤其在中药样品的分析分离方面更充分发挥它的特长,为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色谱法分类
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GC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GLC应用很广。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此外还有电泳。)
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
那么如何选择液相色谱仪?通过哪些指标来选择呢?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条选择液相色谱仪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液相色谱仪有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检测器、柱温箱等。判断液相色谱仪的指标有噪音,漂移,很小检测浓度,定性定量重复性等。
1、液相色谱仪噪音是指由液相色谱仪的电器元件、温度波动、电压的线性脉冲以及其他液相色谱仪非溶质作用产生的高频噪声和基线的无规则波动。噪音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的检测灵敏度,噪音越大,检测的灵敏度就越低。
2、液相色谱仪检测器很小检测浓度(很小检测限)是反映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灵敏度的重要参数。CL=2×Nd×C/H(CL:液相色谱仪很小检测浓度Nd:噪音C:液相色谱仪样品浓度很小检测浓度H:样品峰高)。
3、液相色谱仪检测器漂移是指仪器稳定后一段时间内基线漂离液相色谱仪基线原点的距离,通常用来衡量液相色谱仪稳定快慢。高的品质的液相色谱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液相色谱仪分析效率。
4、液相色谱仪定性定量重复性定性定量重复性主要是考核液相色谱仪稳定性的指标,这对于分析液相色谱仪样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液相色谱仪其稳定性应该是十分好的,这就要求多次液相色谱仪进样保留时间及含量的一致性,这样做出来的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才能使人信服。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