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生产中应用肿腿蜂开展过防治的害虫有:青杨天牛、松褐天牛、双条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栗山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等。对小型天牛效果好,对大型天牛效果防治如掌握适当的放蜂期和放蜂量,也可收到良好效果。
管氏肿腿蜂寄生的害虫种类很多,初步统计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3目22科50余种昆虫,其中天牛类寄主占20余种。但在4节瓢虫亚科中,附节的第2节不特别宽大,第3节不特别细小,第4节不特别细长,构成4节式。主要害虫有: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松褐天牛、青杨天牛、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 (Motsch)、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咖啡虎天牛Xylotrechus grayii White、中华锯花天牛Apatophysis sinica (Semenor Tian Shan skii)、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玫瑰多带天牛Polyzonusf asciatus (Fabr)、梨眼天牛Bacchisa fortunei Thomson、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等。
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属膜翅目、肿腿蜂科下,是一种以鞘翅目、鳞翅目等多种蛀干害虫(特别是天牛类)的幼虫和蛹为寄主的体外寄生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其寄生活动可分为5个步骤:(1)麻1痹寄主;(2)取食发育;(3)清理寄主周围环境;(4)产卵;(5)育幼。
丽蚜小蜂形态特征
丽蚜小蜂体微小,扁平,中胸三角片前突出,明显超过翅基连线。前翅缘脉长,亚缘脉和翅痣脉短,后脉不发达。大龟纹瓢虫(Aiolocariahexaspilota)又称为六斑异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中足胫节端距长,但不粗壮,跗节4~5节。雌虫体约0.6mm,宽0.3mm。头深褐色,胸黑色,腹黄色,并有光泽触角8节,长0.5mm,淡褐色,末节呈桨状。翅无色透明,翅1.5mm。足为棕黄色。腹末端有延伸较长产卵器。雄蜂较少。
生长繁殖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可以到野外采集天然饲料——蚜虫,但这种方法费工多,有时还不易七星瓢虫采到。所以用人工培养大量蚜虫,满足七星瓢虫食用。七星瓢虫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就立即分泌这种难闻的黄水,使敌人闻而生畏,仓皇逃走。可用蚕豆苗人工培养蚜虫。当分栽的蚕豆苗长出3-4厘米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培养10-15天,蚜虫就能大量繁殖,这时就可用蚜虫作七星瓢虫的饲料。把七星瓢虫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垫一张草纸,纸上放一个盛湿药棉球的小瓶盖,以保持瓶内的湿度,瓶口盖上纱布,并用橡皮筋系紧。每瓶放进七星瓢虫1-2对,每天投一次饲料,它们就能正常生活,并能繁殖后代。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中国一年发生4~7代,以成虫在土块下,小麦分蘖及根茎间的土缝中越冬。成虫有迁飞性、假死性和避光性,卵产于小麦叶片背面和麦穗上,有的产于土块表面或缝隙内。成、幼虫在食料缺乏、密度过大和龄期不一的情况下均有习性。七星瓢虫抗寒力强,越冬数量大,是棉田前期的优势天敌种群。宜采取人工饲养释放及助迁的方法,提高田间种群密度,充分发挥其优势天敌的作用。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