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早先发现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内寄生天敌昆虫。并前胸腹节上的气门比雌性略小,着生于该节长度的1/2处,与并胸腹节前缘的距离稍大于气门直径。自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20世纪90年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
蜂种来源与复壮
为了防止恒温下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蜂种退化,影响防治效果,在人工繁殖5~6代后需收集自然界的周氏啮小蜂进行复壮。研究表明,雌蜂在“”出来之前就已在寄主蛹中完成了交配,从寄主蛹体上的“孔”爬出来就可产卵寄生。收集方法:一是将美国白蛾蛹放入广口瓶中,挂于林间,6天后收回饲养;二是用合适的纱网罩住美国白蛾喜食的寄主植物,内投放多头白蛾幼虫,待其化蛹自然界中的周氏啮小蜂寄生后收回饲养,即可得到自然繁殖的周氏啮小蜂雌蜂。
周氏啮小蜂为寄蛹生蜂,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无蜂针,不攻击人,1年发生7代,以老熟幼虫在美国白蛾蛹内越冬,群集寄生于寄主蛹内,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将其悬挂在树干2米处,投放3—5天后,小蜂自然飞出,该小蜂具有很强的飞翔和寻找寄主能力,能敏锐地寻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老熟幼虫和蛹,一旦发现美国白蛾,就把卵寄生其蛹内,吸其营养,从而美国白蛾蛹的营养成分,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成蜂在寄主蛹中后,***行交配,随后咬出“”孔爬出,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园林绿地中释放的周氏啮小蜂,是由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被培育在柞蚕蛹里面,每蛹里面住着近5000只小蜂。将其悬挂于树干,小蜂飞出,一旦发现美国白蛾,就把卵寄生其蛹内,吸其营养,从而美国白蛾蛹的营养成分,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
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关键是要选择病害少发育程度低的嫩蛹,要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同柞蚕蛹内的病原微生物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树木为喧嚣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可是在自然界中却有一些昆虫专门以树木的叶子为食。
这几条正在贪婪吞食树叶的虫子是一种叫做美国白蛾的幼虫,它几乎能危害所有的阔叶树、花卉、果树和蔬菜,一旦大规模地爆发,成片的树林、果园、庄稼就难逃厄运了。
这种害虫的原产地本来在北美洲,可是随着包装箱、木材等物品在全世界范围的运输,附着在上面的美国白蛾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由于它适应性和繁殖力都很强,常常爆发成灾,因而被列为国际检疫害虫。***都在寻找防治它的办法。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