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细菌数量及大肠菌群数的检验
为检验饮用水是否达到卫生标准,需要进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大肠菌群数的测定。细菌总数可以说明水质被污染的程度,一般来说,细菌数量越多,污染的程度越高。大肠菌群是大量出现在粪便中的非致病菌,从其数量的多少可判断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程度,所以大肠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CFU/L,细菌总数不超过100CFU/mL。2005年6月开始,城市供水卫生标准有所提高,自来水中细菌菌落数不得超过80CFU/mL,任意取100mL水样不得检出大肠。因此,对水中的细菌数量及大肠菌群数的检验是保证饮用水安全和控制传ran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大肠传播途径肠
大肠传播途径
肠大肠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凡是体内有肠大肠的、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动物作为源的作用尤其重要,较常见的可传播本病的动物有牛、鸡、羊、狗、猪等,也有从鹅、马、鹿、白鸽的粪便中分离出O157H7大肠的报道。其中以牛的带菌率,可达16%,而且牛一旦这种细菌,排菌时间至少为一年。
可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或进食未熟透的食物(特别是免治牛肉、汉堡扒及烤牛肉)而。饮用或进食未经消毒的奶类、芝士、蔬菜、果汁及乳酪而染病的个案亦有发现。此外,若个人卫生欠佳,亦可能会通过人传人的途径,或经进食受粪便污染的食物而该种病菌。
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动物来源食品污染的根源。如牛肉、奶制品的污染大多来自带菌牛。带菌鸡所产的鸡蛋、鸡肉制品也可造成传播。带菌动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也可通过排泄的粪便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场、水源或其他水体及场所,造成交叉污染和,危害极大。
大肠菌群的MPI计数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的MPI计数
检验方法
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以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MUGal肉汤管,每管接种1mL(如接种量超过1mL,则用双料MUGal肉汤管),同时另取2支MUGal肉汤管(或双料MUGal肉汤管)加入与样品稀释液等量的上述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干37+1℃培养箱培养18h-24h。将培养管置干暗处,用波长366nm的紫外光灯照射,如显蓝色荧光,为大肠菌群阳性管;如未显蓝色荧光,则为大肠菌群阴性管。培养基检验原理:胰蛋白胨提供碳源和氮源满足细菌生长的需求;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磷酸二氯钾和磷酸氦二钾是培养基pH缓冲剂:月桂基硫酸钠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大肠菌群可产生一半乳糖苷酶,分解液体培养基中的酶底物4--B-D-半乳糖苷MUGal,使4-游离,在波长366nm紫外灯照射下呈现蓝色荧光。
培养基用法:称取本品307克,加热搅拌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分装于20mmx150mm试管中,每管9mL,116℃高乐灭菌1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后,以无菌操作干每管培养液内加入01mL经无菌水稀释的500ug/mL磺啶液,备用。
发酵法检测食品中大肠群的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
不同方法其检测原理和检测手段的不同,都会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快速性。
发酵法
发酵法是检测食品中大肠群的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这种技术已经得到的普遍认可。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环保局(EPA)和法准化联合会(FSA)分别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批准在本国实施该技术,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判别标准[1]。
目前发酵法检测食品中大肠群主要采用的是GB4789.3-20肠菌群测定,是用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配置的肉汤管放在温度为(36±1)摄氏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2)小时,先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然后(24±2)小时后进行产气酵试验,如果未产气则需要继续培养(48±2)小时,产气者进行酵试验。在酵试验中,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各取取培养物1环,移到含有煌绿乳糖胆盐(BGLB)的肉汤管中,放在(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2)h,观察产气的情况。产气的就计为大肠菌群阳性管。由于该方法操作繁锁,耗费较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所以不太适应大量检测工作的需求[2]。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