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像3D投像
完成摄影后,在放映室里,3D电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银幕上,观众需要带上3D眼镜观看。仔细观察3D眼镜,会发现左右镜片上有密集而细小的朝向不同的条纹。左镜片是纵纹,右镜片是横纹。正是这些条纹,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体图。
完成摄影后,根据“双目效应”,需要将图像分解,让左眼只看见偏左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这样才能使大脑产生远近的判断而生出立体感。在放映时,偏左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虽然颜色画面一样,但投影用的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画面用的是纵波光(光波沿纵向传递),偏右画面用的是横波光(光波沿横向传递),由于偏振光的特点(物理选修3-4 第十二章 第三节)纵波光只能穿过纵纹,不能穿过横纹,因此,透过左镜片,只能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同理与右镜片。
由此,重叠的画面被分解,左眼只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由于双目效应,便产生了远近感和立体感。
全息投像360度全息显示屏
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
边缘消隐技术:我们在春晚、演唱会、舞台上看到的“全息”技术基本就是此类技术,将画面投射到「全息」膜上或者反射到「全息」膜上,再利用暗场来隐藏起全息膜,从而形成图像悬浮在空中的效果。
旋转LED显示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了视觉暂留原理,通过LED的高速旋转来实现平面成像,但由于LED灯条在旋转时并非密不透风,观察者依然可以看到灯条后的物体,从而让观察者感觉画面悬浮在空中,实现类似3D的效果。
狂拽酷的全息投影到底什么来路
今算说的全息投影(Holograms),我觉得也可以归类在AR范畴吧。
有人说,AR和全息不是一回事儿,他们确实不是一回事儿。AR的范畴更大,只要是针对现实世界实时叠加虚拟物体都算。而HoloLens需要眼镜,全息投影需要投影仪,则是AR的不同展现形式。Magic Leap也是投影仪,只不过他是投射在你的上。
其实不要把AR想象的那么神秘,大到飞行员用的瞄准系统,小到倒车雷达影像上的轨迹都属于AR。
▲ 左:阵风战斗机辅助瞄准 右:民用倒车轨迹
说起全息投影,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当然是一堆科幻作品的画面。
▲ 左:星战前传;右:阿凡达
「全息投影」近进入大众视野,应该是09年那次初音未来的全息投影演唱会。在那之后,发布会、晚会等就开始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像真的伪全息 —— 旋转屏幕投影
上面的都是投射到一块屏幕上,感觉好low啊,怎么可以这样欺骗大家的感情。 那。。。一块屏幕不够high,多几块行不行? 于是USC(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就有了这种神奇的东西:高速投影机投影到旋转的屏幕上,计算机算好每个角度应该显示的物体的样子,然后在中央设置一个高速旋转的镜子,将光反射出去。这样只要你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任何角度观察,配合视觉暂留效果,都会看到物体真实的样子,仿佛一个真实物体悬在半空中。当然,如果你俯视或者仰视,还是会悲剧的。 他们管这个东西叫做360o Light Field Display,没叫 holo 还是很有觉悟的。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