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脱敏介绍
数据脱敏(Data Masking),又称数据漂白、数据去隐私化或数据变形。百度百科对数据脱敏的定义为:指对某些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这样,就可以在开发、测试和其它非生产环境以及外包环境中安全地使用脱敏后的真实数据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商业价值的挖掘,用户的定位大数据中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被逐步挖掘出来,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与个人行为(比如位置信息、消费行为、网络访问行为)等,这些都是人的隐私,也是我们所关注的一类敏感信息,在大数据价值挖掘的基础上如何保护人的隐私信息,也将是数据脱敏必须解决的难题。
数据库脱敏原则
通常,良好的数据脱敏实施,需要遵循如下两个原则,一,尽可能地为脱敏后的应用,保留脱敏前的有意义信息;二,较大程度地防止人为进行。
数据脱敏分为静态数据脱敏和动态数据脱敏。静态数据脱敏,是数据的“搬移并替换”,是将数据抽取进行脱敏处理后,下发给下游环节,随意取用和读写的,脱敏后数据与生产环境相隔离,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保障生产数据库的安全。动态数据脱敏,在访问敏感数据的同时实时进行脱敏处理,可以为不同角色、不同权限、不同数据类型执行不同的脱敏方案,从而确保返回的数据可用而安全。
静态脱敏与动态脱敏使用场景和用途的区别
静态脱敏适用于将数据抽取出生产环境脱敏后分发至测试、开发、培训、数据分析等场景。
原理是将数据抽取进行脱敏处理后,下发至脱敏库。开发、测试、培训、分析人员可以随意取用脱敏数据,并进行读写操作,脱敏后的数据与生产环境隔离,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保障生产数据的安全,静态脱敏可以概括为数据的“搬移并替换”。
动态脱敏适用于不脱离生产环境,对敏感数据的查询和调用结果进行实时脱敏。
原理是将生产库返回的数据进行实时脱敏处理,例如应用需要呈现部分数据,但是又不希望应用账号可以看到全部数据;运维人员需要维护数据,但又不希望运维人员可以检索或导出真实数据,动态脱敏可以概括为“边脱敏,边使用”。
静态脱敏与动态脱敏的技术路线的区别
静态脱敏直接通过屏蔽、变形、替换、随机、格式保留加密(FPE)和强加密算法(如AES)等多种脱敏算法,针对不同数据类型进行数据掩码扰乱,并可将脱敏后的数据按用户需求,装载至不同环境中。静态脱敏可提供文件至文件,文件至数据库,数据库至数据库,数据库至文件等不同装载方式。导出的数据是以脱敏后的形式存储于外部存贮介质中,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存储的数据内容。
动态脱敏通过准确的解析SQL语句匹配脱敏条件,例如:访问IP、MAC、数据库用户、客户端工具、操作系统用户、主机名、时间、影响行数等,在匹配成功后改写查询SQL或者拦截防护返回脱敏后的数据到应用端,从而实现敏感数据的脱敏。实际上存储于生产库的数据未发生任何变化。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