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脱敏泄露风险可控
实现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脱敏算法库,可并行,的按照脱敏规则对隐私数据进行脱敏。基于数据脱敏的理论基础,建立用户隐私数据泄露风险的衡量模型,可定性定量的准确衡量数据可能发生泄露的风险。可管理。结合大数据平台的用户认证体系,权限管理体系,以及隐私数据不同保护级别的权限管理体系,实现对隐私数据基于审批的数据访问机制。结合公司制度,规范,法务等管理,实现在尽可能保护用户隐私数据,减少数据泄露风险的前提下,较大化保留数据分析挖掘的价值。可审计。对数据的访问要保证可回溯,可审计,当发生数据泄露时,要保证能够通过审计日志找到对应的泄露人员。
数据库脱敏平台的设计方向
包括静态大数据脱敏平台和动态大数据脱敏平台,所谓静态和动态之分,主要在于脱敏的时机不同。对于静态脱敏来说,数据管理员提前对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脱敏处理,生成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然后授予不同用户访问不同安全级别数据的权限。对于动态脱敏来说,管理员通过元数据管理不同用户访问具体数据的安全权限,在用户访问数据的时候,动态的从原始数据中按照用户权限动态的进行脱敏处理。大数据平台脱敏技术方案是--个非常有趣的课题,目前业界还没有看到有成熟的方案,鉴于其对数据安全和数据价值的作用,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希望以后可以继续以合适的方式分享我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选购数据库脱敏?
的权控体系:在实际场景中通常会涉多个数据库的监控和脱敏,这些数据库一般都关联归属于不同业务,甚至还存在代理运维第三方业务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复杂的人员结构以及复杂的业务场景,动态脱敏产品应具备根据不同数据库组、用户、角色实现不同的数据脱敏能力。
性能高脱敏能力:动态脱敏产品的使用场景决定了需要保证脱敏的及时性和性。好能够保证在脱敏字段多且结果集庞大的情况下控制数据访问性能下降不超过10%。
完备的容灾机制:动态脱敏产品一般会采用串联部署模式,为防止异常断电、设备迁移等外界因素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启用时,动态脱敏应该可以通过HA主备来应对风险的发生。通过系统容灾管理配置,在异常发生导致其中一台设备不可用时,动态脱敏设备可以自动将策略、会话等信息同步给备机,并且继续实现脱敏、防护等作用,快速的主备切换几乎不会延误用户的业务操作以及数据库使用。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