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脱敏技术
通常在大数据平台中,数据以结构化的格式存储,每个表有诸多行组成,每行数据有诸多列组成。根据列的数据属性,数据列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可确切定位某个人的列,称为可识别列,如身份号,地址以及姓名等。单列并不能定位个人,但是多列信息可用来潜在的识别某个人,这些列被称为半识别列,如邮编号,生日及性别等。美国的一份研究称,仅使用邮编号,生日和性别信息即可识别87%的美国人。包含用户敏感信息的列,如交易数额,疾病以及收入等。其他不包含用户敏感信息的列。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脱敏?
我们要进行改造的数据是涉及到用户或者企业数据的安全,进行数据脱敏其实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泄露。对于脱敏的程度,一般来说只要处理到无法推断原有的信息,不会造成信息泄露即可,如果修改过多,容易导致丢失数据原有特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场景来选择适当的脱敏规则。改姓名,身份,地址,手机,电话号码等几个客户相关字段。
数据库内置脱敏算法
识别出敏感数据之后,就需要使用脱敏算法来进行脱敏。在比较常见的数据脱敏系统中,算法的选择一般是通过手工,比如通过内置丰富的脱敏算法,对常见数据如姓名、证件号、银行账户、金额、日期、住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车牌号、车架号、企业名称、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等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内置脱敏算法具有如下几种:
1)同义替换
2)部分数据遮蔽
3)混合屏蔽
4)确定性屏蔽
5)可逆脱敏
静态脱敏与动态脱敏的技术路线的区别
静态脱敏直接通过屏蔽、变形、替换、随机、格式保留加密(FPE)和强加密算法(如AES)等多种脱敏算法,针对不同数据类型进行数据掩码扰乱,并可将脱敏后的数据按用户需求,装载至不同环境中。静态脱敏可提供文件至文件,文件至数据库,数据库至数据库,数据库至文件等不同装载方式。导出的数据是以脱敏后的形式存储于外部存贮介质中,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存储的数据内容。
动态脱敏通过准确的解析SQL语句匹配脱敏条件,例如:访问IP、MAC、数据库用户、客户端工具、操作系统用户、主机名、时间、影响行数等,在匹配成功后改写查询SQL或者拦截防护返回脱敏后的数据到应用端,从而实现敏感数据的脱敏。实际上存储于生产库的数据未发生任何变化。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