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包含
这里包括对业务、数据、应用、组织架构、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的认知。举个例子:你的业务战略目标是什么,业务域、业务线、业务项能不能说清楚;你有多少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数据体量有多大,都存哪,使用场景、使用角色都是什么,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建设了多少应用系统,应用和业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的组织架构长什么样,流程什么样,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权责利如何划分,信息化成熟度什么样,人员技能又如何;你的企业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规,有没有跨境业务,行业有没有监管要求?
数据治理数据适用、加工活动
数据处理活动需要具备明确的目的,并被用户授权;
处理生物识别、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
数据传输、提供、公开活动
未经用户授权,数据信息不得向第三方传输和提供;
数据信息特定目的适用,未经授权不得不公开;数据信息不得泄露的原则。
数据治理让数据更安全
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棘手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数据安全的重要性,都要做数据安全,也知道数据安全的几种思路方法,然而真正要做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无从下手,只能参考其它同类企业,人家采购了什么,自己就采购什么,或者监管机构要求做什么,就采购什么。至于数据安全软件买来怎么用,或者究竟能派上多大用场,没人能说得清。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本质原因就是企业对自身的数据缺乏认知,解决了数据认知问题,数据安全的落地便是水到渠成的了。所以,与其谈论该如何做数据安全,不如谈谈该如何提升数据认知能力。
数据治理数据分类
大家都知道我们擅长做数据分类分级,对于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整个数据安全领域中,它却又是般的存在,不得不提。散落在企业各个存储角落的那些数据,在业务维度上,都属于哪个业务域、哪条业务线、哪个业务系统、哪个业务项、哪个业务分类,这些被贴上了业务标签的数据,将更容易从业务视角进行解读,为数据分级打下根基。从数据资产化的角度来看,数据分类可以独立存在,然而数据分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需要依赖于数据分类的结果,因为数据分类令数据有了明确的业务属性。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