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历史发展
1980年,河南地区首先提出了按峰、谷时间分段计量电能,以经济手段促进合理、均衡、科学用电的建议,继而开始进行了试点,通过实践,初步摸索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随后,山西省利用简易设备先后在一部分用电单位进行了联合试点。
1982~1985年,***许多省市和地区也相继实行了电能分时计量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收费制度,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一些大的电网局也把它作为技术改进的重要内容和开展科学用电的重要措施之一。至此,我国己跨进了用多种电价作为辅助管理手段和控制用电负荷的国家行列。
电能表铭牌内容
参比频率。参比频率是确定电能表有关特性的频率值,即工频,以赫兹(Hz)作为单位。
电能表常数。电能表常数是电能表记录的电能和相应的转数或脉冲数之间关系的常数,有功电能表以r(imp)/kwh或kwh/r(imp)形式表示,无功电能表以r(imp)/kvarh或kvarh/r(imp)形式表示。两种常数互为倒数关系。
准确度等级。以记入圆圈中的等级数字表示,如面.匀、@.习,无标志时,电能表视为2级
相数、线数的符号。
耐受环境条件的能力级别,分P、S、A、B共4组。
制造标准。
智能电能表发展趋势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智能手表,除了传统电钟的基本需求测量功能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多种双向充电测量功能、用户端监控功能、多模块数据具有传输、双向数据通信、防盗等智能功能,智能电表代表了未来节能系统终端用户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
当前的网络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但目前的时钟是由统计点传输,存在一定的时长性,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直接造成电表的损坏,故障无法上报,造成电力公司接收到的错误,导致数据不准确。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