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的外围应用
在以往,工业领域将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到系统中,通常连接到安全关键设备。这些系统控制危险的操作,有时甚至是非常高速的操作,并且由于操作的安全性,对添加传感器的接线进行的任何更改都会变得成本高昂。由于布线和变更控制过程,甚至安装一个传感器的成本可能要花费20,000美元。
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工业组织可以将工业物联网应用于以往成本效益不高的领域。工业物联网将从成本降低、消费级传感器以及降低的云计算拥有成本优势以及用户友好的分析能力受益。对于那些可能担心在控制网络中添加传感器带来更高成本的组织来说,添加可以收集外部数据的工业物联网传感器的成本如今已经显著降低。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面临三方面挑战
目前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应以网络“互联、协同”为抓手,突破“互动”瓶颈,以实现比特流、信息流、知识流的三个层面“互动”为核心关键。尹浩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正面临三方面挑战。
一,如何实现按需互联,保障比特流端到端实时可靠交互。现有工业互联网基于TCP/IP“尽力而为”的模式,使“二八效应”严重,网络资源主要消耗于20%的节点,无法实现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按需互联及比特流端到端的可靠交互。
二,如何很大化网络效能。他认为,生产链、价值链和产业链泛在化感知产生的数据量将呈现快速增长,如何通过很大化网络效能,实现三链跨感知、计算、控制三个功能域的直接优化控制,支持跨功能域的信息流语义级交互是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如何保障互动的安全可控,实现人-机-物知识流协同交互。人-机-物多维度、跨层次互动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构建网络、设备、平台、数据、应用的多维度的安全可信的保障体系,实现云边端的智能协同、实时准确控制是当务之急。、
工业互联网的生长逻辑:价值经济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们经历了一个快速、免费、规模的消费互联网时代。
而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旧有思维框架不再适用,我们需要适应新的逻辑。
工业的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行业Know-how。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件下,工业互联网项目的落地,还需要满足具体场景的特殊需求。
数字化、智能化为工业知识的凝聚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大数据建模、AI等方式可以重构整个工业生态。
与在线交易、在线配送的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更多的是在线生产、在线供应链管理、以及在线的生产要素流动。
复杂的连接度带来了工业互联网的“慢与重”。消费互联网连接了供需双方,而工业互联网需要连接的是产业链上的各级供应商。
更重要的是,消费互联网连接的人是有主动性的,有统一的消费购买语言,可以通过数据建模来撮合交易。
而工业互联网连接的生产要素:机器设备、物料工单是复杂的,没有统一的机器语言。如果可以通过技术设置一系列编码,打通不同类型的机器和物料之间的沟通语言,那么行业的语言和标准都将显现。
“工业互联网核心的就是行业里的生产语言。将生产机器的协议和逻辑标准打通,用技术呈现出来,再把它们连在一起,才能团结起所有的生产力。”贺仁龙说道。
制造业的核心一定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创新,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效率提升的空间。
如何借助工业互联网,打通企业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聚焦提质降本增效的业务目标是关键。因此,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是“规模经济”到“价值经济”的转变。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