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模体图像质量评价
(1)图像上可清晰显示受检者和显像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显像时间和医院名称,如有延迟显像等特殊处理须在图像上注明;
(2)显像剂与显像目的相符合;
(3)显像范围和体位正确;
(4)图像信息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5)无图像伪影;
(6)图像色阶或灰度调节良好,能较好地区分和识别病变和正常组织;
(7)PET/CT融合图像中,病灶对位准确、显示清晰,能真实显示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程度以及病灶累及的范围;
质控模体防护
在PET和PET/CT检查中,应保障工作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射防护安全与健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6361-2012 《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GBZ 120-2006《临床核医学射卫生防护标准》和GBZ 179-2006《照射射防护基本要求》的规定。做好PET和PET/CT使用工作中各种射性废物的处理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GBZ 133-2009《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等有关法规及标准执行。
质控模体为什么需要校正?
作为PET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硬件构成,它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了患者图像的质量。在PET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工作环境的变化、电子元器件的老化以及恶劣意外情况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PET探测器工作的不正常。为了确保探测器工作在较佳状态,需要定期对PET进行日常质控检查,并按期对PET进行校正。
质控模体功能
是一种简便,周密的方法,可在大多数临床成像频率(约2-20 MHz)上评估成像系统。模体是结合单丝线目标进行距离测量和模仿大小和对比度不同的目标结构的组合而设计的。由于背景材料和目标结构的声学相似性,消除了由失真,阴影和增强引起的伪影。四个灰度目标范围,提供了+6至-3 dB,以评估系统显示的动态范围和灰度处理性能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