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笼式光盘库
设备类型:机架式
设备高度:42U
库体形式:转笼式
移盘方式:单机械手
光盘容量:不低于2500张
大存储容量:不低于500TB
光盘兼容:200G档案级BD、128G档案级BD、100G档案级BD
光驱数量:12部
光盘匣:光盘匣容量:12张、不可拆卸
刻录方式:支持一次性全盘写入和多次追加写入方式;支持单张光盘离开本系统后在通用设备环境下仍然可读取数据
刻录性能:数据读取速度≥300MB/s
其他:光盘库驱动器连接模块卡1个,含标准服务器1台
质保:含整机叁年质保
转笼式盘匣组的每层由多个盘匣排放成圆环形结构;光盘取放组件用于转动展开的盘匣,并取,放其内部的光盘;光盘读取刻录组件包括层层叠放并能够自动弹出,收回的光驱盒;控制柜分别与转笼式盘匣组,光盘取放组件和光盘读取刻录组件的控制部电性连接;伺服器与控制柜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隔振功能的机箱,易于移动,整体结构布局合理,操控智能,增加存储装置内光盘的存储空间.
光存储发展方向
目前全息光存储处于第三发展阶段,即实现应用试验阶段。其中,预计到2023年左右可实现产品样机的生产推出,到2025年左右,经过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可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全息光存储产品,进而实现市场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包括光存储技术在内的中国自主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部署相对有限,仍需国家、行业、企业与用户共同发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王晓明建议,在光存储领域,进一步加大相关研究专项对光存储技术的支持,开展全息、蓝光、多维等光存储前沿技术的研发。设立光存储工程化开发中上游材料、设备等科研专项群,给予研发资助及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上游关键材料、基础设备及软件的研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光存储技术创新环境,加强技术保护力度。
光存储的发展过程
光碟——早期的光储存 1982年,飞利浦公司研发出了光存储的鼻祖CD(致密光碟),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光盘的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1995年DVD问世,1999年蓝光光盘也应运而生。 早期的光储存原理为阿贝衍射极限公式: 代表光斑直径; 代表所用激光波长; 代表物镜的数值孔径。光存储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减小激发光波长、不断增大物镜数值孔径的过程,进而数据存储容量不断提升。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