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
断桩 产生的主要原因:a.拔管的速度太快,混凝土尚未流出桩管外,周围的土迅速回缩,造成断桩。b.桩成型后尚未达到初凝状态,由于震动对于上层较硬下层软弱土层的波速不一样产生剪切力将桩剪断。c.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太大,浇注混凝土时在管内发生“架桥”现象,造成断桩。d.混凝土浇注工作不连续,中间间断时间过长,先浇筑的混凝土已超过初凝,形成先后混凝土的分层现象,或浇筑时泥浆注入所致。 主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1、合理地组织施工,避免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断,对中断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的采用复打法,重新浇筑混凝土。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若采取跳打方式时,要保证已施工桩强度达到60%后在施工相邻桩。 3、控制拔管速度,在淤泥质土中,拔管速度0.5m/min 4、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粗骨料粒径。基坑支护要求
桩管内进水或泥浆 封底不牢所致。主要方法有采用预制砼桩尖封底时缠绕麻绳或垫硬纸板等;选择合理的沉桩工艺缩短沉桩时间。加强质量监控和现场管理 质量问题的出现,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是管理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采取随即抽查的方法,对沉桩工艺及所有原材料等进行检查。
编制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JGJ/T135-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载体夯扩桩的施工原理如下所示:首先利用重锤冲击成孔,使桩身周围土体得到次挤密;其次在孔中分层填入碎石,提升重锤到一定高度,令其自由落体,夯击碎石到松散的填土地基,使桩周围的土体得到第二次挤密;依次填入、夯击,直至夯填至设计标高。利用此工法可有效消除填土的湿陷性和液化,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压缩模量,减少地基土的压缩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