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分为I类基础油、II类基础油、III类基础油、IV类基础油、V类基础油五类。
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会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V类基础油则主要是其他合成基础油。
发动机油的每一个性能标准都有很复杂的台架测试,昂贵不提、很花费时间,偏偏***各地的基础油来源不同,不可能每一个地方的基础油都去运行一遍台架。如果有一个分类方法,让相同性能的基础油只需要通过一次台架以后就可以按照规则进行更换基础油,这不就给润滑油公司生产和认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吗?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看来,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这其实就是基础油互换规则(BOI)的原始由来。要是没有这个规则,API的标准估计没那么快******。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主要都是以发动机的机油来作为主要的项目,因为润滑油比较趋向于低黏度、通用化和多极化发展,所以在对于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上,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和标准,传统的基础油在分类上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趋势了。对此,国外很多大型的石油公司,则按照基础油的黏度来对其进行指数的大小分类,但是却没有明确的较为严格的标准。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