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氨法脱硫
氨法脱硫对吸收剂来源距离、周围环境等有较严格的要求; 且存在氨逃逸和( NH4)2SO3气溶胶,因而应用不普遍。但在有余氨或废氨水来源的厂区( 如焦化厂) 运用该工艺,则有较好的经济性。
由于氨氮是污水排放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无法采用抛弃法处理脱硫副产废液。( NH4)2SO3易分解为SO2造成二次污染,故采用氧化回收硫酸铵盐工艺。有两种方案可选:
( 1) 现有企业已有硫铵工段,可将脱硫液送至硫铵工段回收硫铵。
( 2 ) 配套三效蒸发器系统,结晶、离心产出硫铵。
由于副产品( NH4)2SO4纯度不高,且含有氮、硫两种营养元素,目前作为化肥使用。
中有数百种含硫烃,目前已验证并确定结构的就有200余种,这些含硫烃类在加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分布于各馏分油中。
燃料油中的硫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通常能与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的硫化物称为“活性硫”,包括单质硫、和硫醇;而不与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的硫化物称为“非活性硫”,包括硫醚、二硫化物、等。对于馏分而言,含硫烃类以硫醇、硫化物和单环为主,其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简称FCC)。因此,要使符合低硫的指标必须对FCC原料进行预处理或对FCC产品进行后处理。而柴油馏分中的含硫烃类有硫醇、硫化物、、苯并和二苯并等,其中二苯并的4,6位存在时,由于的位阻作用而使脱硫非常困难,而且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含硫化合物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1、进塔气体质量差,气体夹带的煤灰、煤焦油和其它杂质等,长时间积累在填料上,形成塔阻力上升,产生塔堵。
2、脱硫吸收和析硫反应,80%是在脱硫塔内进行的,塔内析出的硫,不能及时随脱硫液带出塔外,极容易粘结在填料表面,导致气体偏流,时间久了,形成堵塔。
3、溶液循环量小,形成脱硫塔,喷淋密度降低,一般要求喷淋密度在35-50立方米/㎡h,喷淋密度小,易使塔内填料形成干区,气液接触不好,脱硫效率下降,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局部堵塞,气液偏流,塔阻上升,造成塔堵。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