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镁法脱硫
我国的氧化镁储藏量占全世界的80% 左右,是世界的MgO 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镁法脱硫技术在国内靠近氧化镁产区的中小机组锅炉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脱硫副产物主要有抛弃法、再生法、硫酸镁回收法3 种处理途径。
( 1) 抛弃法。传统的镁法脱硫技术,氧化镁吸收SO2后,在塔内强制氧化成稳定和溶解态的MgSO4,降低COD 后外排,或直接排至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因而无需设置单独的脱硫副产物处理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日本及台湾地区对镁法脱硫副产品的处理多为抛弃法。
( 2) 再生法。再生的镁法烟气脱硫工艺与传统方法相比,减少了副产物的强制氧化步骤,以MgSO3为主要产物。副产物经分离、干燥、加入还原剂焙烧后,热分解可重新得到MgO 和一定浓度的SO2富气,如反应式( 1) 所示,前者作为脱硫剂可循环使用,后者可生产硫磺或硫酸。受镁资源限制,美国大多采用氧化镁再生工艺。
MgSO3·6H2O→MgO + 6H2O + SO2( 1)
2. 4 钠法脱硫
2. 4. 1 钠碱法脱硫
由于钠碱价格较贵,致使脱硫成本高而较难普及。但目前,国内有相当部分小锅炉采用湿式钠碱法脱硫。副产物可以分为抛弃法和回收法。
( 1) 抛弃法。传统的钠碱法脱硫技术,脱硫产物为NaHSO3、Na2SO3、Na2SO4的混合溶液,基本没有回收,采用抛弃处理。
( 2) 回收结晶盐。由于Na2SO4市场价值较低,NaHSO3不易保存,Na2SO3耗碱高,因此可以回收市场需求更大、价值较高的Na2S2O5和Na2S2O3。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一种脱硫技术,日本、德国、美国的火力发电厂采用的烟气脱硫装置约90%采用此工艺。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石灰石粉加水制成浆液作为吸收剂泵入吸收塔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从塔下部鼓入的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达到一定饱和度后,结晶形成二水石膏。经吸收塔排出的石膏浆液经浓缩、脱水,使其含水量小于10%,然后用输送机送至石膏贮仓堆放,脱硫后的烟气经过除雾器除去雾滴,再经过换热器加热升温后,由烟囱排入大气。由于吸收塔内吸收剂浆液通过循环泵反复循环与烟气接触,吸收剂利用率很高,钙硫比较低,脱硫效率可大于95% 。
增湿灰循环脱硫技术常用的脱硫剂为CaO。CaO在一个专门设计的消化器中加水消化成Ca(OH)2。在通过混合增湿器后,混合灰的水分含量由2增加5。然后导入烟道反应器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并使终产物为干粉状。
在考察和引进国外同类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半干法脱硫技术。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取消了制浆和喷浆系统,实行氧化钙的消化及循环增湿一体化设计。这不仅克服了单独消化时出现的漏风、堵管等问题。而且能利用消化时产生的蒸汽,增加了烟气的相对湿度,对脱硫有利。同时克服了普通半干法吸收塔可能出现的粘壁现象。实行脱硫灰多次循环,循环倍率可高达50倍,使脱硫剂的利用率提高到95,克服了其他半干法工艺脱硫剂利用率布告的问题。本方案脱硫。用90的氧化钙作脱硫剂,当Ca/s=1.1mol/mol时,确保脱硫率大于80;当Ca/s=1.2~1.3mol/mol时,脱硫率可达90以上。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