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托辊组油膜轴承烧损的根本原因是油品
追根究底的话,是因为油品出现了严重乳化、氧化而导致油面有大量泡沫,从而直接影响了轧机的正常生产。
造成轧机中油品乳化、氧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水分和粉尘的进入,由于轧机在工作的时候,存在轴速高、承载负荷大、使用环境温度高等特性,因此近水部位的油膜轴承均处于动密封状态,所以水分、金属杂质、粉尘极容易进人油品,造成油品污染严重。
水分一旦进入轧机的油膜轴承后,就会使得润滑油中某些添加剂会因水解而失效,从而形成紊流,对正常运转下的流体润滑造成破坏,引起轧机的非正常磨损和锈蚀。
另外,当水分与落入润滑油中的铁屑发生反应之后,会生成油泥,聚积在轧机润滑油系统油道以及各种滤清器的滤网内,造成各摩擦表面供油不足,降低润滑功能,加速机件的磨损。
为了能进一步保证轧机零部件的完好性,需要选择的油品,基础油精制深度越深,油水或油气间的界面张力就越大,使得其中分散相趋于合并,不易乳化。即便是乳化之后,也能很快的实现油水分离,减少一系列不良现象的产生。
使用各类工业设备的时候,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不允许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冷轧机使用规范中自然也有对安全问题的要求,那它是如何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呢?
首先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对冷轧机及相关生产线机组进行安全检查,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进入工作区域,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装备,并严格遵循作业规定。同时,还要随时掌握轧机轴承的温度变化。
其次,轧机如果需要调试的话,部要看穿孔的位置和相应调整的数据他们是否合理。另外,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生产才可达到率生产速度,才是***的表现。
?轧机的辊身的修复方式和操作流程
轧机运行过程中,比较容易受损的就是它的轧辊,为了能对其辊身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需要从使用期的确定、裂纹深度的鉴定、车削裂纹以及其它方面来判断分析,轧机也能因此恢复正常。
由于还没有好的方法来检测轧机轧辊裂纹的深度,所以,使用期的长短只能够根据经验、轧机的类型、生产的合金品种以及辊面的粗糙度来进行判断和确定。依据理论,正确的使用期应在裂纹深度扩展到3mm之前,超出这个范围就要修磨辊面,不然的话很容易引起辊套爆裂。轧机丝杠螺母传动的间隙是轴向间隙必须要消除丝杠螺母轴向间隙,单单通过改变螺距的方法不能达到螺纹副载荷完全均匀分布的作用,而改变螺母牙厚度的方法倒是不错的选择。
在一般情况下,若是轧机轧辊上的裂纹是开放性的,那么其深度要比龟裂纹或其它的微裂纹要深一些,而且裂纹宽度也要大一些,所以,相应的必须找出辊面上长的圆周裂纹以及宽裂纹,通过这些裂纹,可以来确定较小车削量,对裂纹区域可以使用磁粉探伤方法。
为了确保安全性,轧机轧辊车削的深度一般要在裂纹深度上再加0.5mm,并且,辊面车削后的粗糙度不能低于6.3;使用砂轮对辊面进行磨削,磨削后其表面粗糙度要达到0.8,可以用标准块进行对比,也可以用粗糙度检测仪进行测定。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