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荧光增白剂的特点
虽然荧光增白剂剂型比较多,但粉状荧光增白剂目前仍然是主要的商品剂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荧光增白剂。具有对加工设备的适应能力强、操作简单、生产的技术要求不高、包装和运输比较方便、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好等优点。对印染厂和荧光增白剂生产厂相对比较分散存贮运输周期比较长、气候变化大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用。
同时,因粉状荧光增白剂的颗粒较小,,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粉尘飞扬而污染环境,这是粉状剂型的缺点,可加入一些防尘剂,如石蜡油、低聚合度的聚氧乙烯等制成防尘型粉状荧光增白剂。在防尘剂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效果会更好。
荧光增白剂在造纸中的应用
在造纸工业中,荧光增白剂是非常重要的添加剂之一,有人形象地把荧光增白剂比作造纸工业的“工业味精”,是生产高白度、纸产品必需使用的功能性助剂 。添加了荧光增白剂后制备的纸张,白度可提高 10% 以上。因为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对纸进行增白,通常采用在打浆、施胶、表面涂布的造纸过程中应用。不同的工艺,应选用性能不同的荧光增白剂.。用于造纸工业的荧光增白剂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与各种造纸用化学试剂有良好的相容性,也就是说,荧光增白剂的加入不会导致纸品质量下降;
②能耐一定的酸碱度,能耐化学漂白后纸品中残留氯的影响,能适应造纸工艺过程的需要,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③对纸纤维有亲和力,有较高的白度,对环境无害等。
荧光增白剂织物上的作用
跟着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添加, 其发射的蓝紫光强度也添加, 从而抵消织物上的有些黄光, 使黄光强度逐步削减, 织物也随之越来越白。
当织物上荧光增白剂的浓度添加到一恰当浓度(即增白剂的泛黄点)时, 其发射出蓝紫光的强度刚好与织物上的黄光强度持平, 彼此刚好抵消, 这时织物也白, 增白作用较佳。
当蓝紫色光强度大于抵消织物上黄光的强度时,增白剂所反射出的蓝紫光体现得极为显着, 同时因增白剂的各种构成基团不相同, 所出现的不相同色彩(如青光紫、红光蓝等) 也较显着地体现出来, 上述两种要素归纳作用的成果, 使织物的灰色彩添加, 其作用随增白剂浓度添加而加强, 从而使增白作用下降, 尽管这时织物上已无黄光的痕迹, 可是看起来已不再皎白、亮堂、耀目。
原浆白度的影响:原浆的木素含量越高,增白效率越低。未加增白剂前的原浆白度愈高,则增白效果愈显著。原浆白度在75 %以上时,增白效果好。对白度低于60 %的浆料,增白剂不起增白作用。白度在65 %以下的浆料,一般不宜使用增白剂。
增白剂用量的影响:随着增白剂用量的增加,纸浆的白度值逐渐增加,而增白幅度逐渐下降,在超量使用荧光增白剂时,会产生浓度消光现象,使纸张发光度下降,色泽变黄,同时会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增白剂用量一般在0. 1 %~0. 3 %(对绝干浆量) 之间,用量超过1. 2 % ,白度不会显著增加。
浆中金属离子的影响:浆水悬浮液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对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均有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增白剂往往对纤维有较高的亲和力,但其水溶性则较低;开发与荧光增白剂配合使用的显白剂。对纸张进行增白的主要途径是添加荧光增白剂,但纸张的视觉白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纸张亮度,纸张的色相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同样亮度下,紫白或蓝白色相的纸要比黄色的色相视觉白度高许多,所以紫白和蓝白就成为纸张调色的主要方向。显白剂是由经过超细研磨具有蓝紫色相的无机颜料、活性染料、分散剂、乳化剂等复配而成,它能显著提高纸张的视觉白度。按要求正确使用显白剂可使纸张呈现紫蓝色相,并可克服由于增白剂过量使用而出现的泛黄问题,提高增白剂的增白效果。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