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泡剂的作用机理,普遍认为是低表面张力的消泡剂进入了双分子定向气泡膜的局部,破坏了定向气泡膜的力学平衡,而导致破泡或抑制发泡。适用作消泡剂的有机化合物较多,有硅油、聚醚、醇、脂肪酸、磷酸盐及金属皂等。从结构上看,非硅系消泡剂都是分子一端或两端带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它们与起泡剂相似,因而使用不当便会有起泡剂的作用,其铺展系数较大,破泡作用很强,而抑泡作用较差。
一般而言,纯水和纯表面活性剂不起泡,这是因为它们的表面和内部是均匀的,很难形成弹性薄膜,即使形成亦不稳定,会瞬间消失。但当溶液中有表面活性剂的存在,空气进入溶液,水中的空气被周围的液体包围而形成水中气泡。
气泡形成后,由于分子间力的作用,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和疏水基被气泡壁吸附,形成规则排列,其亲水基朝向水相,疏水基朝向气泡内,从而在气泡界面上形成弹性膜,其稳定性很强,常态下不易***。
醇类消泡剂
高碳醇是强疏水弱亲水的线型分子,在水体系里是有效的消泡剂。20世纪7O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在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试验,提出醇的消泡作用,与其在起泡液中的溶解度及扩散程度有关。
C7~C9的醇是有效的消泡剂。C12~C22的高碳醇借助适当的乳化剂配制成粒度为4~99m,含量为20 ~50 的水乳液,即是水体系的消泡剂。
常用的醇类消泡剂有异bing醇、丁醇、辛醇、十ba醇。其具有一定的消泡能力,但抑泡能力差,一般和其他消泡剂复配使用。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