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到汉代已有盖天、宣夜和浑天等学派。盖天说认为,天如盖,盖心是北极,天盖左旋,日月星辰右转。宣夜说认为天无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并不附着于"天体"之上。浑天说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
宣夜说后来不幸失传了,盖天、浑天两说并行,竞相争鸣,比较科学的浑天说渐占上风。同时,观测天象的仪器也不断出现,如武帝时洛下闳制造了浑天仪,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合称。浑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主要用来测量天体球面坐标,而浑象是中国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器。浑天仪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制造的。
在我国古代,“浑”字带有圆球的意思。古人认为天是圆形的,形状像蛋壳,天上的星星就像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地球这个蛋黄上测量日月星辰的方位,因此把这种观测天体方位的仪器叫做“浑仪”。
模仿肉眼所能看到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浑仪上的圆环一般有三个,分别为“子午环”、“赤道环”和“赤经环”,然后根据赤道环和赤经环来观测天体的方位。浑仪是现代天文观测仪的始祖。
浑象是在一个可转动的大圆球上刻画有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和恒显圈等,与现代天球仪相似。
浑象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天球的外围一地平圈,象征着地面。天球在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现代天文学著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称为“浑天象”。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