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的质量控制。
打桩时。应用导板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两导柱中,桩位置及垂直度经校正后,方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顶,开始沉桩。桩锤、桩帽与桩身中心线要一致,桩顶不平,应用厚纸板垫平或用环氧树脂砂浆补抹平整。
开始沉桩应起锤轻压并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方可转入正常。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打桩应用适合桩头尺寸的桩帽和弹性垫层,以缓和打桩的冲击。桩帽用钢板制成,并用硬木或绳垫承托。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桩帽与桩接触表面需平整,桩锤、桩帽与桩身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沉桩产生偏移。当桩顶标高较低,需送桩人土时.应用钢制送桩放于桩头上.锤击送桩将桩送人土中。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打桩时若遇条石、块石等地下障碍物.宜采用引孔解决。
桩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和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两者都是广泛运用于土质软弱且埋藏较厚的地基中,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小、耗材少等特点,可以有效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 预制桩和灌注桩的现场施工
两种桩型各具特点,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不同,桩与土的作用机理也不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文将对这两种桩型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从而确定是选择预应力管桩还是钻孔灌注桩。
△ 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掺加减水剂、高速离心蒸汽养护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 孔灌注桩是在工程现场通过利用钻孔机具在土中钻进,边破碎土体边出土渣而成孔,然后在桩孔内放置钢筋骨架,再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本文从桩的作用机理、建设条件、施工工艺、建设成本等角度对预应力管桩与钻孔灌注桩的对比分析
从施工工艺角度来看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为: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对中→压桩→接桩→送桩或截桩→静压桩到设计高程。
(1)测量定位:施工前放好轴线和每一个桩位,并涂上油漆使标志明显。
(2)桩机就位、对中:通过压桩机启动纵向和横向行走油缸,将桩尖对准桩位。开动压桩油缸将桩压人土中,待桩下沉达到稳定状态后,调正桩在两个方向的垂直度。
(3)压桩:通过夹持油缸将桩夹紧,然后使压桩油缸伸程,将压力施加到桩上。
(4)接桩:桩的单节长度应根据设备条件和施工工艺确定。当桩贯穿的土层中夹有薄层砂土时,确定单节桩的长度时应避免桩端停在砂土层中进行接桩。当下一节桩压到露出地面0.8——1.0m时,便可接上一节桩。
(5)送桩或截桩:如果桩顶接近地面,而压桩力尚未达到规定值,可以送桩。如果桩顶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而压桩力已达到规定值时则要截桩,以便压桩机移位。
(6)压桩结束:当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时,便可停止压桩。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为:钻孔桩施工流程:桩位放样→钢护筒埋设→泥浆系统布置→桩机就位→钻孔→清孔→装吊钢筋骨架→灌注水下砼→桩基施工完毕,拆卸钻机。
桩位偏移
(1)现象:在静力压桩过程中,相邻桩身产生横向位移过大或桩身上浮。
(2)原因:①桩进入土层后,可能遇到大块坚硬的岩石,将桩尖挤到一侧;②多段桩施工时,相接的两段桩轴线不一致,焊接后管桩整体弯曲;⑧桩基数量过多且桩距不大,静力压桩时土层被挤压到极限后必然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拔起;④在软土地基场地中施压密集群桩时。由于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过大将相邻的桩体推向一侧或起浮。
(3)预防措施:①静力压桩前要先将桩位下的岩石等障碍物清除干净,加强桩身外观检查,如果发现桩身以及弯曲(超限)或桩尖与桩纵轴线不统一;②在压桩过程中,如果发现桩身不垂直要立即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相连接的两段桩在同一竖直轴线上,进行焊接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③采用井点降水、盲沟或砂井等降排水措施;(压桩期间不能进行基坑开挖。要待全部桩基压完。停置半月后再开挖。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