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管桩待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一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要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不宜少于8min;决不能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遇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人员研究处理:
(1)贯入度突变。
(2)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
(3)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4)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5)总锤击数超过规程和设计规定值。
(6)桩身回弹曲线不规则。
工程收锤标准根据下列原则:
(1)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2)贯入度确定;
(3)PDA动测。确定要求桩端进入强风化岩中500mm,建议后三阵,每阵10击,贯入度为20mm;后一米锤击数不大于250击,终贯入度及允许承载力通过试桩确定。
送桩应符合下列规定: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送桩的后贯入度应参考同一条件的桩不送桩时的后贯入度予以修正。
沉桩线路的选定
预应力桩基施工时随着人桩段数的增多,各层地质构造土体密度随之。土体与桩身表面间的摩擦阻力也相应增大,压桩所需的压入力也在增大。为使压桩中各桩的压力阻力基本接近,入桩线路应选择单向行进,不能从两侧往中间进行(即所谓打关门桩),这样地基土在人桩挤密过程中,土体可自由向外扩张,即可避免地基土上溢使地表升高,又不致因土的挤压而造成部分桩身倾斜,保证了群桩的工作基本均匀并符合设计值。
工地上用的管桩混泥土是需要外加剂微硅粉的:
微硅粉掺入水泥混凝土后能很好地填充于水泥颗粒空隙之中,使浆体更微密,另外它还与游离的
Ca(OH)结合,形成稳定的硅酸钙水化物2CaO、SiO2、H2O,该水化物凝胶强度高于Ca(OH)晶体,主要表现在:
(1)增加强度。使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大大增加,掺入5-10%的微硅粉,抗压强度可提高10-30%,抗折强度提高10%以上。
(2)增加致密度。抗渗性能提高5-18倍,抗化能力提高4倍以上。
(3)抗冻性:微硅粉在经过300-500次快速冻解循环,相对弹性模量隆低10-20%,而普通混凝土通过25-50次循环,相对弹性模量隆低为30-73%。
(4)早强性:微硅粉混凝土使诱导期缩短,具有早强的特性。
(5)抗冲磨、控空蚀性:微硅粉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抗冲磨能力提高0.5-2.5倍,抗空蚀能力提高3-16倍。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