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脑实质受到损伤后可出现神经功能改变,如偏瘫、平衡失调等。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而言,造模结束只是步,验证个体模型是否成功是第二步,而控制组内个体特征一致性是第三步。
采用神经功能评分是重要的观察指标,可以用来在体评价模型是否成功或者病变严重程度。尽量控制动物模型的评分一致性是很困难但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啮齿类神经功能评分方法。
一、【Longa评分法】
① 无神经功能缺陷:0分;
②瘫痪侧前爪不能完全伸展:1分;
③行走时向瘫痪侧转圈:2分;
④行走时向瘫痪侧倾倒:3分;
⑤不能自动行走,存在意识丧失现象:4分。
二、【Bederson评分法】
抓起动物的尾巴,使动物离台面10cm高。此时,正常大鼠的前爪处于伸直状态,而存在神经功能病变的动物则可出现如下表现:
②动物尾巴提起后,瘫痪侧前肢回收并屈于腹下,而正常侧肢体伸向台面:1分;
③除第二条表现以外,俯卧于台面时向瘫痪侧侧推动物的阻力较正常侧明显降低:2分;
④除条和第二条以外,动物行走时向瘫痪侧旋转:3分。
三、【平衡木评分法】
一根长为80cm、宽为2.5cm的木条,水平固定在离台面10cm高度的地方,然后让动物在木条上行走。
①能跳上平衡木条,可以自由行走但不跌倒:0分;
②能跳上平衡木条,动物在上面行走会跌下,但跌下的机会小于50%:1分;
③能跳上平衡木条,动物在上面行走会跌下,但跌下的机会大于50%:2分;
④动物在正常侧身体的帮助下可以跳上平衡木条;但是瘫痪侧的后肢不能够帮助身体向前移动:3分;
⑤动物无法在平衡木条上行走,但是可以坐在木条上:4分;
⑥将动物放在木条上,动物很快会掉落下来:5分。
难点与关键点
将灌注针插入主动脉内是灌注固定的关键,也是难点。首先准确找到主动脉,这是此步骤的要点。可用温生理盐水将胸腔内的血液冲洗干净,用镊子轻轻夹住心 外膜(夹的越少越好,以免影响取材)将心脏向左上方提起,即可看清主动脉,又可使灌注针很容易地插入主动脉内。插入时动作要慢,针尖方向不要偏向右侧,以 免刺入右心房,如果感到有阻力,则将针退后、调整方向重新进针,直到进入主动脉,灌注针进入主动脉后可在心脏的上方看到其位置,灌注针进入主动脉的长度 好为 3~5 毫米,然后用丝线扎紧。切勿将灌注针放在左心室内,这样由于主动脉瓣的关闭,灌注液很难进入主动脉,而是沿着心室的切口流出,致使灌注失败。另 外,灌注针插入成功后,一定要用剪刀剪开右心耳而不是右心室,这是灌流液的出口。剪开心尖的位置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偏右使灌注针插入右心室。
因 SP 是单只大鼠进行实验且在实验中大鼠的活动空间受限,故有学者认为以上的临床与实验室表现可能与大鼠的群体隔离或活动空间受限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实验前群体饲养的动物当与群体隔离后也会出现攻击行为增加,血浆中 CORT 增加,功能抑制等表现。大鼠活动空间受限也可引起血浆中 CORT 的水平的增加,这些结果与单平台睡眠剥夺实验中见到的类似,为克服SP 中大鼠与群体分离及活动空间受限的缺点,在 SP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多平台睡眠剥夺法。
1.2多平台睡眠剥夺法
M P法于1981年先应用在大鼠睡眠剥夺实验中,在 M P中为扩展大鼠的活动空间将台由 SP 中的 1 个增加至 7 个,仍将1只大鼠放在台间进行睡眠剥夺试验,因大鼠可以在 7个台间自由活动,故活动范围较 SP 中有明显增大。经实验比较,在M P中反映应激增强的一些指标,如上腺重量增加和胸腺重量减少仍然存在,甚至在大鼠血液中 ACTH %CORT 的增加及上腺重量的增加较SP的更高,提示 M P较SP有更强的应激性!考虑到大鼠为群居动物,单只大鼠实验易导致与所在群体的隔离。为克服群体隔离所带来的应激反应,有学者将 M P 法进一步改良发展为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
5. 剥夺杆睡眠剥夺法
在标准实验室笼中采用间隙性的剥夺杆扫描进行触觉刺激来干扰自由行为的小鼠。该方法防止了人类接触和干预对睡眠剥夺的影响,并且在整个睡眠剥夺过程期间小化身体活动。此外,该程序准确且可预测。实验室动物从小都是在饲养笼中长大,基于实验室饲养笼使得动物能够保持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实施了一种相对无压力的方法来诱导动物睡眠剥夺模型,从而避免了外界环境及其他因素对睡眠剥夺的影响。此外,基于饲养笼式的睡眠剥夺仪易于组装和清洗,设计更加地人性化。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