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的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
诱发性或实验性动物模型(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
实验性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或毒使动物患相应的,又如用化学致癌剂、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等。如果是慢性实验或需要定期处死动物进行检验的实验,就要求选较多的动物,以补足动物自然和认为处死所丧失的数量,确保实验结束时有合乎统计学要求的动物数量存在。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出的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的需要等特点,因而为近代医学研究所常用,特别是筛选研究工作所。但诱发模型和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毕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设计诱发性动物模型要尽量克服其不足,发挥其特点。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
重复性
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甚至是可以标准化的。小鼠悬尾实验:悬尾小鼠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绝望”状态,多数抗抑郁药可有效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例如用一次定量放血法可造成出血,会si亡,这就符合可重复性和达到了标准化要求。又如用狗做xin肌梗死模型照理很合适,因为它的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相似,而且在实验动物中它适宜做暴露心脏的剖胸手术,但狗结扎冠状动脉的后果差异太大,不同狗同一动脉同一部位的结扎,其后果很不一致,无法预测,无法标准化。相反,大小白鼠、地鼠和豚鼠结扎冠脉的后果就比较稳定一致,可以预测,因而可以标准化。
根据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 安全通用要求,动物实验室的 生物 安全要点:
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应参照BSL1-4实验室的要求,还应考虑对动物呼吸、排泄、毛发、抓咬、挣扎、逃逸、动物实验(如染毒、医学检查、取样、解剖、检验等)、动物饲养、动物及排泄物的处置等过程产生的潜在生物危害的防护。对于这一部分站友,我们不可能要求去系统学习《医学实验动物学》,但我们可以常备一本在身边。应特别注意对动物源性气溶胶的防护,例如对动物的剖检应在负压剖检台上进行。
应根据动物的种类、身体大小、生活习性、实验目的等选择具适当防护水平的、于动物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 生物安全柜 、动物饲养设施、动物实验设施、消毒设施和清洗设施等。
实验室建筑应确保实验动物不能逃逸,非实验室动物(如野鼠、昆虫等)不能进入。实验室设计(如空间、进出通道等)应符合所用动物的需要。
动物实验室空气不应循环。动物源气溶胶应经适当的过滤/消毒后排出,不能进入室内循环。
如动物需要饮用无菌水,供水系统应可安全消毒。
动物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洁净度等饲养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实验动物大、小鼠的采血方法
1、动物实验中剪尾采血:需血量少时可用此方法。将动物固定,显露尾部,将尾尘剪去约5mm,从尾根部向尾端部,血即从断端流出。匹罗卡品致大鼠癫xian模型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颞叶dian痫的理想模型。若用二棉球涂擦尾部或事先将鼠尾浸在45℃水中数分钟,使尾部血管充盈,可采到较多的血,但注意二可致溶血。也可用锋利刀片割破尾动脉或尾静脉,让血液自行流出,采血后,消毒,止血。如将动物取血量可更多些。小鼠每次采血约0.1ml,大鼠约0.4 ml。为了多次反复取血应尽量从鼠尾末端开始。
2、动物实验中摘眼球采血:此法常用于鼠类大量采血。百奥赛图利用自主开发制备的B-h17A人源化小鼠(敲除小鼠IL-17A基因,同时敲进人IL-17A基因)为针对人IL-17A靶点的MSzhi疗yao效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MOG诱导的EAE模型。用左手固定动物,压迫眼球,尽量使眼球突出,右手用无钩弯镊子或弯止血钳迅速摘除眼球,立即将鼠倒置,头朝下,眼眶内很快流出血液。一般只适用于一次采血。大部动物采血后可以存活,可采另一侧眼球取血。
大鼠后眼框静脉丛取血方法
4、动物实验中颈静脉或颈动脉采血:将鼠,剪去一侧颈部外侧被毛,作颈静脉或颈动脉分离手术,用即可抽出所需血量。也可插入导管,反复采血。
5、断头采血: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鼠颈部,头朝下,用利剪在头颈间1/2处迅速剪动物头部,提起动物,血液即可流入准备好的容器中。
6、心脏采血:将动物,使其仰位固定,剪去胸前区毛,消毒皮肤,在左侧第3—4肋间选择心博强处穿刺,血液借心脏跳动的力量进入。亦可在动物后,切开动物胸腔,直视心脏内抽血或剪破心脏,直接用、吸管等吸血。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