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沿着大缸或大桶内壁慢慢灌入清水,水量要超过稻草和石灰膏叠层的二三十厘米左右。待密封、浸泡和发酵一个月以后开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和发酵,稻草已经霉烂,而且与石灰一同沉淀。将上层淡黄而清澈的石灰水轻轻滤出(留作以后调颜色用),然后按200公斤的草根灰加半公斤红糖的比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越长越好),搅好后封存备用,避免它被风干。正殿重檐下,另竖两支六角形柱石,主负左右***木跳,四只金狮镶入两跳之间,栩栩如生。
斗拱、梁架、雀替、驼峰等所有构件与头梁架的风格一致。驼峰上的雕刻有狮子舞球、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喜上眉梢等吉祥纹饰。正殿前横向梁枋的下面雕群仙贺寿、福寿双全等纹饰。底部则雕有流畅的如意纹图案,其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层次分明。
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
山门面阔五间,脊顶通饰石湾陶艺双面组画、日神、月神、和合二仙、鳌鱼、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瑞兽等。陶塑组画均为三国的故事题材;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小儿子邵成村成立了自己的古建筑维修工程队,并保留了灰塑传统制作技艺。有“秉烛夜读”、“卧牛山”、“关家庄”、“访水镜”、“三顾茅庐”等,人物古朴传神。正面门额悬“西山庙”金漆木雕竖匾一块,其左右两旁,为晚清时石湾文逸安堂造之陶塑“二龙争珠”,下为砖雕“渭水求贤”及麒麟、凤凰等组画。正门旁悬金漆木雕对联:
三顾茅庐、夜读春秋、仿水镜、收关平、卧牛山五组三国故事,连景穿插其间的装饰手法,从而使花脊表现出错落有序,产生极为丰富的韵律美,组成一幅有条不紊的立体画面,层次分明,光彩夺目,场面宏伟。西山庙的陶塑瓦脊原是由康熙年间顺德籍陶艺家文如璧***、文逸安堂制造的,文逸安堂主要以生产精巧绝伦的园林建筑陶器、陶塑瓦脊***遐迩。现在西山庙山门上瓦脊是石湾美术陶瓷厂新制的。灰塑传承工艺从清末民初传入花县(今花都),民轩初期花山镇铁山村就有人从事灰塑工艺工作。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