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旺铺
炼钢增碳剂品质可靠服务放心可靠
来源:2592作者:2020/11/28 3:37:00







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

  1.增碳剂加入量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和化学成分相同的条件下,铁液中碳的饱和浓度一定。铸铁中碳的溶解极限为([C%]=1.3+0.0257T-0.31[Si%]-0.33[P%]-0.45[S%]+0.028[Mn%](T为铁液温度)。在一定饱和度下,增碳剂加入量越多,溶解扩散所需时间就越长,相应损耗量就越大,吸收率就会降低。

  2.温度对增碳剂吸收率的影响

  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观点分析,铁液的氧化性与C-Si-O系的平衡温度有关,即铁液中的O与C、Si会发生反应。而平衡温度随目标C、Si含量不同而发生变化,铁液在平衡温度以上时,优先发生碳的氧化,C和O生成CO和CO2。这样,铁液中的碳氧化损耗增加。因此,在平衡温度以上时,增碳剂吸收率降低;当增碳温度在平衡温度以下时,由于温度较低,碳的饱和溶解度降低,同时碳的溶解扩散速度下降,因而收得率也较低;增碳温度在平衡温度时,增碳剂吸收率。





炼钢用增碳剂转炉终点站碳的控制方法 

转炉终点站的操纵包含成份和温度控制。因为脱磷和烟气脱硫非常复杂,炼钢全过程一直尽量让磷、硫的含量超过终点站需要范畴。因而,转炉终点站操纵的本质就是说渗碳和温度控制。溫度的操纵可根据原材料的均衡和热力循环测算明确,而转炉终点站碳含量的控制方法有拉碳法和增碳法,在其中拉碳法分一次性拉碳和高补位吹拉碳。 说白了“拉碳”就是指转炉终点站碳含量超过规定值马上终止制氧的实际操作。拉碳频次通常与终点站准确率有立即关联,终点站一次命里者,称之为一次拉碳取得成功,是化的实际操作。

 


铸造用增碳剂的分类

一.按照铸造用途分为:球铁增碳剂,灰铁增碳剂,铸钢增碳剂,特种增碳剂:

1.1球铁增碳剂一般选用石墨化的高碳低硫产品,基本的指标要求是:C>98.5S<0.05;其主要材质是石墨化石油焦,石墨化电极等等。它也是增碳剂中吸收率,吸收时间***快的。

1.2灰铁增碳剂和球铁增碳剂的主要技术指标区别在于对硫的控制。一般指标要求是S<0.5就可以,C含量可根据成本控制要求选择98.5 95 93 90等等。这类增碳剂的吸收率一般在85%左右。其主要材质是非石墨化石油焦,煅煤等。

1.3铸钢(炼钢)增碳剂的种类比较多杂,一般大型钢厂按照不同的钢种会选择多种增碳剂,但一般材料为煅煤,或者石墨球,也有用天然石墨碎的。含量从75-99不等。

1.4特种增碳剂主要用于刹车片制造,包芯线制造,多采用0-0.5或者0.5-1MM粒度段的石油焦居多。




按照材质分,一般可以分为:冶金焦增碳剂,煅煤增碳剂,石油焦增碳剂,石墨化增碳剂,天然石墨增碳剂,复合材料增碳剂:

2.4石墨化增碳剂,主要产地为山东,河南等,生产厂家较少,主要材质是石墨化石油焦和石墨化电极。一般成分为碳含量>98-99.5%;硫<0.05-0.03.主要用于球墨铸铁。特点是吸收快,碳高硫低。

2.5天然石墨增碳剂,主要是天然石墨,碳65-99不等,主要用于炼钢厂,铸造厂不适用。

2.6复合材料增碳剂,近期市面上有一些人工制造的棍状颗粒或者规则球状颗粒增碳剂,采用石墨粉,焦粉,石油焦等等下脚材料,添加粘结剂用机器压制成型,碳一般在93-97之间,硫不稳定,一般在0.09-0.7之间浮动。特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使用时无法稳定加入量和控制硫含量。


增碳剂的来源很多,形态各异,根据其加工工艺和成分等不同,价格差异很大。传统的熔炼方式类似冲天炉熔炼:使用生铁、回炉料、废钢、铁合金等作为金属炉料;新的合成铸铁生产工艺:使用废钢作炉料,利用增碳剂来调整铁液的碳当量。后一种生产方式更容易保证***铁液,同时通过少用或者取代生铁改用废钢大大降低成本。通俗的说,利用增碳剂,我们能用***差的(废钢)炼出的(铸件)。





杨总 (业务联系人)

13606461333

商户名称:山东科恩碳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