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气原理,总结如下:
1.单个的充电模块目前只有15kW,不能满足功率要求,需要多个充电模块并联在一起工作,需要有CAN总线来实现多个模块的均流;
2.充电模块的输入来自电网,是大功率供电,涉及到电网和人身安全,特别是人身安全,需要在输入端安装空气开关(学名是“塑壳断路器”),防雷开关甚至漏电开关;
3.充电桩的输出是高压、大电流,电池是电化学品,容易1爆1炸,要防止误操作的安全问题,输出要有熔断器;
4.安全问题是较高优先级的,除了有输入端的措施之外,机械锁和电子锁是一定要有的,绝缘检测是一定要有的,泄放电阻是一定要有的;
5.电池是否接受充电,这不是由充电桩决定的,是由电池的大脑、BMS决定的。BMS下发“是否允许充电,是否终止充电,可以接受多大电压,多大电流充电”的指令给控制器,控制器再下发给充电模块。因此,需要有实现控制器和BMS之间的CAN通信,控制器和充电模块之间的CAN通信;
6.充电桩还要接受监控管理,控制器需要通过WiFi或3G/4G等网络通讯模块和后台连接;
7.充电的电费不是免费的,需要安装电表,需要读卡器实现计费功能;
8.充电桩壳体上需要有一目了然的指示灯,通常是三个指示灯,分别表示充电、故障和电源;
9.直流充电桩的风道设计是关键。风道设计除了结构上的学问,需要在充电桩里面安装有风扇,虽然每个充电模块里面都有风扇。
我们了解到,从目前情况看,车用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 300 瓦时 / 千克这一指标,会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短期内,新能源车续航里程难以显著提升,当前电池技术发展已步入瓶颈期。
电池技术难以提升,产品品质也就不会有更大突破。而与此同时,明年,国内新能源车国家补贴也将退出市场。这就意味着在失去国家补贴政策扶持后,新能源车终端市场价格提升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不能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现实面前,如何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摆在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困境之下,未必没有带来一丝突破的解决方案。例如一些汽车企业开始尝试完善充电领域服务,以期减少消费者使用过程的焦1虑。
中国充电桩行业发展困境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8.7: 1,算上私人充电桩则车桩比达到3.5: 1。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正在加速扩展,但在充电设施的分布方面却存在较大问题。
中国充电桩的主要分布的场所是公共地下停车场、住宅区以及办公区域的停车场所、加油站或者高速公路服务区。其中,不少地区部分场所如商场地下停车场有比较多闲置的充电桩,而部分人1流车流较大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周边却存在充电桩不足、排队充电的问题。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