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窝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有的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
面窝培训工序:
1.磨浆技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
2.揉面技术: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
3.准备一个大锅,多放一些油,在炉子上面烧热。
4.用一个圆形的大勺子带把的,将和好的面浆放在勺子,中间要留一个洞,再放在锅里炸。
5.当面窝炸成金黄色时,拿起来散上芝麻,和少许盐。
苕面窝是武汉地方性小吃之一,跟武汉另一种小吃面窝差不多,不同的是把红薯(武汉称苕)加入到面窝中,它也属于面窝的一种,也是一种可口的油炸小吃。 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混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苕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苕面窝培训注意事项:
1.把大米放入清水盆中淘洗,去掉杂质,洗净沥出,仍放入盆内,加黄豆150克,用清水浸泡至水分渗透米内,沥出(有电磨和传统石磨之分),磨成细浆。
2.剩余黄豆250克清水浸泡至渗透。磨成豆浆,留用。
3.把大米浆盛入容器内(通常为盆或桶),放入精盐、葱花、姜末、红薯丁搅拌均匀,再对入适量黄豆浆拌匀(促使米浆发酵起泡,通常开始炸制时开始加入)。 有人无法控制米浆的适当发酵,因此加入发粉来使面窝更为松软,但由于碱性发粉改变了面窝的风味,并不受人欢迎。
4.把食用油入锅置旺火上,待油烧至八成热 (160-180度),执铁制圆形窝勺(中间凸出),舀一勺混有红薯丁的米浆放入窝内,用勺边顺着划一道勺印,呈空心窝状,放入油锅中炸,至一面呈金黄色时,翻出铁勺中的米窝,用铁火钳夹实翻面继续炸,待两面呈金黄色时,用铁火钳钳出即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用。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培训课程:
1.主料、辅料的选择认识、初加工方法。
2.手工皮、机压皮的饺子皮制作方法。
3.各种馅料的调配比例制作。
4.饺子蘸料的调制。
5.香辣油、凉拌菜的制作。
6.饺子的各种包法、煮法、储存方法。
锅贴,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小吃,***其他地区皆有分布,主要属于煎烙馅类的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可口。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锅贴的形状各地不同,一般是细长饺子形状,但天津锅贴类似褡裢火烧。锅贴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牙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所谓的饺子都是锅贴。锅贴是大众风味小吃。稻香居锅贴以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品质优美而闻0名古城。成品灌汤流油,色泽黄焦,鲜美溢口。东北也称水煎包。锅贴跟煎饺不能混淆,两者并不一样。
锅贴的培训课程:
1、原料、配料、设备、工具的认识与鉴别;
2、油煎锅贴的配方及制作技术 ;
3、油煎锅贴的技巧及保存;
4、油煎锅贴各种配菜的制作及要点;
5、原料采购、存放、保鲜技术;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