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社会存在着对古树名木认识不充分、保护意识不强;二是部分古树分布在偏远山区,基层巡护费时费力,难度较大,巡护手段不足;三是在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个别地方存在土地硬化过度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树名木的保护。部分古树由于树龄、环境等因素,长势衰弱、抗逆能力差,对古树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古树由于处于旧村或者厂房内,随时面临拆迁改造等问题,加上周边环境复杂,生长空间有限,导致其陷入管养两难的境地。
古树被称为“活”,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可喜的是,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从呼吁到部门支持,关心和保护古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现在问题是办事效率低下,修复方案迟迟难以落地,成为一纸空文。保护名木古树,形成观念共识,再辅以法规落地、保障到位,才能让保护古树等社会事业常态化,为当代留存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
树洞补不补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因树、因时、因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案,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树洞情况不同,如洞口向上的朝天洞,必须要补,而且修补面要低于周边树皮,中间略高,注意修补面不能积水。而通干洞则只作防腐处理,并合理设置好导流管即可。由于虫害、机械损伤、修剪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树干木质部腐朽形成空洞。“潜伏”的树洞若不及时修补,积水后更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日积月累导致树干大面积腐烂甚至空心,不仅颜值下降,随时还有倒塌的危险。
因为有很多时候制作假干的过程中都会造成树的愈伤组织被各种杂七杂八的修复材料所填满,根本没有考虑各种古树的生长量大小而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和未来生长空间如何保留等一系列需要前期设计思考的问题,错误的修复方法很容易,并且很快就发生修复材料出现裂缝甚至脱落,造成二次进水,深度腐烂,造成浪费不说,不稳定的修复材料还会给树体自身带来很大伤害,所以说正确的修复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