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由斗、拱、翘、昂、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梁思成曾经说:“中国各代建筑不同之特征,在斗拱之构造,大小,及权衡上为显著”。古时的建筑,可以从斗拱的构造、大小和精细程度,判断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到了后来,斗拱更是演变为等级制度的象征,甚至对斗拱的结构和建造做了规定,以至于到了清代,只有宫殿、庙宇等建筑使用,以显示宫廷,神佛的威严与尊贵。
斗拱的流程并不复杂,斗上置拱,拱上置斗,然后如此往复,斗拱便被造了出来。斗拱在中国木架结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林徽因曾说:如果没有斗拱“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檐翘角,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动之美,就没有中国建筑“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玄妙”从某种意义上讲,斗拱之美造就了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此外,斗拱的演变经历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的时代气息。
斗拱的两千年的演变中,常出现与汉式建筑之中,但也并非没有例外, 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与汉地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在藏族文化逐步传入汉地的同时,藏式建筑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汉式建筑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明清时期,西藏的很多重要建筑都采用了汉地建筑手法,并在构图上与藏式做法形成整体。这样,就形成了特殊的藏式斗拱。与汉式斗拱相比,藏式斗拱装饰性远大于功能性。因此藏式斗拱不再执着于复杂严谨的榫卯结构,而更注重于装饰性的审美情l趣。繁复有序的斗拱,层层叠叠于精心描绘的栋梁之上,传送礼乐,寄托信仰,让建筑充满生机,富有人情味。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