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光打标机
1964年启动的“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1965年开始研究的高功率激光系统和核聚变研究,以及1966年制定的研制15种激光整机等重点项目,由于技术上的综合性和高难度,有力地牵引和带动了激光技术各方面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激光科技事业,虽然也遭遇了“”十年浩劫,但借助于重点项目的支撑,仍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并取得可贵的进展?905万元,这还不包括换灯造成待机从而影响生产的损失(用户可自行计算),换灯人员的开支,以及灯质量不齐造成的浪费维护生产环境增加的空调降温费用等等。
1.高功率激光系统和核聚变研究 1964年王淦昌独立提出激光聚变倡议,1965年立项开始研究。经几年努力,建成了输出功率10(上标10)瓦的纳秒级激光装置,并于1973年5月在低温固靶、常温化锂靶和化聚乙烯上打出中子。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一台多程片状放大器,把激光输出功率提高了10倍,中子产额增加了一个量级。在国际上向心压缩原理后,积极跟踪并于1976年研制成六束激光系统,对充气玻壳靶照射,获得了近百倍的体压缩。高功率激光系统和核聚变研究1964年王淦昌独立提出激光聚变倡议,1965年立项开始研究。这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进入世界***行列,也为以后长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激光研究 1966年12月,科委主持召开了激光规划会,48个单位130余人参加,会议制定了包括含15种激光整机、9种支撑配套技术的发展规划。虽未正式批准生效,但仍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此后的几年内,这一领域涌现了一批重要成果。
近十多年来,人类对环境保护及资源有效利用的认识,
达到了一个的高度。大限度地淘汰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落后设备生产工艺,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一、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质量好,变形小的优点,极大提高了产品外观形象和品牌效应;
二、应用范围广泛,几乎可以对任何材料进行雕刻,标识,喷码;
三、无需开模具,电脑进行编辑,变形方便,不受产量限制,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四、使用简单,任何员工都可以短时间学会激光机设备的正常
运转操作流程;
五、保护环境,没有任何不利于环境的产物发生,对于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利润价值;
六、可以对多种材质,多种形状表面进行标刻,不会产生运行不稳定等多种情况。
综上所述,激光打码机”填补了我国在线式激光标刻设备的空白,缩短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了激光技术在我国流水生产线无停顿标识喷刻设备方面的全新的应用领域。同时,由于其优异的品质及优良的性能价格比,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替代进口产品,进而进军国际市场。该产品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意义。激光打标机(lasermarkingmachine)是用激光束在各种不同的物质表面打上的标记。
喷码机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工业、汽车等零件加工行业、电线电缆行业、铝塑管行业、烟酒行业以及其他领域,它以应用范围广泛、适用性强被广大用户接受。激光喷码机的性能稳定,可靠性高,速度快,低功耗,体积小,适用范围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喷码机取代油墨喷码机也已成为发展趋势。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整个激光打标机控制和指挥的中心,同时也是软件安装的载体。
版权所有©2025 天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