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涂料
汽车用涂料主要是指涂装和修补轿车、载重汽车、客车和其他改装汽车等所用的涂料。汽车用涂料用量大,品种多,且具备***的施工性能和漆膜性能,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涂料。
汽车用涂料一般可按汽车上的使用部位及涂层所起的功能来分类:
(1)表面处理用主要包括清洗剂和磷化处理剂;
(2)汽车用底漆;
(3)汽车用中涂;
(4)汽车用面漆;
(5)辅助材料:包括溶剂、固化剂、腻子、抛光蜡等。
(一)汽车用底漆
底漆是直接涂饰在经过表面处理的工件表面上的道漆,它是整个涂层的基础。其特点为:
(1)对经过表面处理的工件表面应有很好的附着力,所形成的底漆漆膜应具有的机械强度。
(2)底漆本身必须是抗腐蚀剂,底漆涂层必须具有的耐腐蚀性、耐水性和抗化学性。
(3)与中间涂层或面漆涂层的配套良好。
(4)能适应汽车涂装工艺的流水线生产特点,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汽车用底漆主要分溶剂型底漆和电泳底漆(水性底漆)。客车用底漆主要是溶剂型底漆,以环氧酯、环氧聚酰胺、环氧聚氨酯涂料为主,要求耐盐雾性能500h以上。水性底漆以阴极电泳涂料为主,主要用于轿车、微型车身的涂装。
1 喷涂底漆
底漆涂层是整个涂层的基础,汽车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防腐蚀主要是靠它来实现。底漆应选用防锈性能强(盐雾≥500h),与基材的附着力强(能同时适应多种基材),与中涂或面漆结合力好,涂膜机械性能好(冲击≥50cm,韧性≤1mm,硬度≥0.5)的涂料作为底漆。
采用空气喷涂的方法(也可选用高压无气喷涂)喷涂底漆,可采用湿碰湿的方法连喷二道,施工粘度20-30s,每道间隔5-10min,喷完后闪蒸5-10min进烘房,底漆干膜厚度40-50μm 。
2 刮腻子
刮腻子的目的"是消除被涂物的不平整度。
腻子应刮在干透的底漆层上,一次涂刮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5mm,应采用新型的大面积刮涂腻子法。这种方法腻子易形成大面积平整,在不影响生产进程的前提下,提议每刮一次腻子均应干燥后打磨平整,然后再刮下一次腻子,腻子以刮2-3次为好,先厚刮再薄刮,这样可增强腻子层的强度和进一步提高平整度。
采用机器打磨腻子的方法,砂纸选用180-240目。
3 喷涂中涂
采用静电喷涂或空气喷涂法,喷涂中涂,能提高涂层的抗石击性,提高与底漆的附着力,改善被涂物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以提高面漆的丰满度和鲜映性。
中涂一般湿碰湿连续喷涂二道,施工粘度18-24s,每道间隔5-10min,喷完后闪蒸5-10min进烘房,中涂干膜厚度40-50μm。
4 喷面漆
采用静电喷涂或空气喷涂法,喷涂的汽车面漆,能形成耐候性、鲜映性和光泽优良的漆膜。
由于工程机械范围广、规格多、整机重、零部件大, 一般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涂装。
喷涂工具有空气喷***、高压无气喷***、空气辅助式喷***及手提式静电喷***。空气喷***喷涂效率低( 30% 左右) , 高压无气喷***浪费涂料, 两者共同的特点是环境污染较严重, 所以已经和正在被空气辅助式喷***和手提式静电喷***所取代。
汽车零部件电泳涂装前处理常见问题分析(二)
2.1.1、过渡段受串热的影响及其消除
过渡段,即通道内工位与工位之间的连接部位。由于通道内的温度升高,过渡段温度随之升高。从涂装质量方面看,第二水洗槽到表调槽之间的过渡段易出现工序间锈蚀问题。原因如下:(1)根据热量扩散原理,过渡段离脱脂槽较近,受串热的影响较严重,故过渡段为高温高湿环境:(2)过渡段处在脱脂槽之后、磷化槽之前,工件经过脱脂后表面油脂已被完全去除,裸板处于通道内的高温高湿环境:(3)工件从脱脂工序运行出来到过渡段之前,己通过了2个过渡段,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较长。模拟实验分以下2种流程进行。
(1)55℃脱脂3min一常温喷淋水洗30s一常温浸泡水洗30s-常温高湿晾3min。
(2)55℃脱脂3min一常温喷淋水洗30s.一常温浸泡水洗30s一高温高湿晾3min。
由以上可以看出,脱脂水洗后的试片在常温高湿的环境下放置3min后,试片表面状况良好,没出现锈蚀情况;脱脂水洗后的试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放置3min后,出现较为严重的锈蚀情况。若生产中出现锈蚀问题,不仅造成产品防腐蚀能力的降低,并且腐蚀产物会污染表调槽、磷化槽甚至钝化槽。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配备性能优良的抽风系统,以保证通道内其它工位的正常温度;二是选用清洗性能好、防锈性能强的脱脂剂。对于锈蚀工件,需重新喷砂或打磨除锈后,返工处理。
2.1.2、表调槽受串热的影响
表面调整是磷化处理中的一个工序,能够为磷化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晶核,提高膜的致密性,降低膜重。由于胶体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具有巨大的表面自由焓,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故在高温下,胶体磷酸钛会自动产生微粒,继而聚结成大颗粒,使胶体很快产生沉淀而失效。温度越高,则沉降越多。钛胶体在pH超过8.0~9.5和温度超过35℃时会沉聚,因而使用时必须控制在特定的pH和温度范围。
汽车轻量化钢材及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二)
一些低碳钢或低碳微合金钢作为汽车用的***高强度钢,是经两相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而得到的新型高强度钢材料,在基体铁素体的晶界或晶内弥散分布着硬质相马氏体,从而得到了好的钢铁材料综合性能,而用于汽车的前、后内纵梁等结构安全零部件。
多相合金钢主要是由细小的铁素体和大量的马氏体、贝氏体硬质相构成,含铌、钛等元素,通常是由于马氏体、贝氏体和析出强化的复合作用,使得合金钢材料强度高达800~1000 MPa,还具有较高的成形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特别适合用于汽车的防撞杆、保险杠等零部件的制造。
一些汽车厂商通过优化汽车各个部分的结构设计,使汽车部件用高强度钢材的各处承载截面及钢材厚度更加合理;并且改进汽车发动机、底盘、内饰等零部件的结构,更进一步减轻汽车零部件及整车重量。可以说钢板的高强度化在汽车轻量化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过去的20年,使用高强度钢的汽车车身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目前仍然是集中在提高钢铁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作为汽车轻量化设计的主要驱动力。未来的发展则不仅于强度和延展性,还可推广到更多范畴,特别是钢板的成形性,因为它依赖于汽车制造过程中应用的特定成形过程,需要不同的特性要求,如局部和全部成形性的加工设计。这将已知的材料概念扩展到新的维度,如均匀伸长、n值、拉伸翻边能力、弯曲角、氢脆等。
当然,在满足汽车轻量化的同时,还要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可以采取调节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厚度,来提高汽车零件的抗变形性能,减缓碰撞冲击性,扩大钢材的弹性应变区等措施。汽车高强度钢板进行评估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从结果中提取汽车结构变形、内部能量、接触力、侵入力和加速度等对整车结构耐撞性的影响。在车辆碰撞实验中发现***的高强度钢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车辆碰撞安全性能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版权所有©2024 天助网